一声不甘的夏竹 作品

第240章 君子六艺(第2页)

礼是古代社会伦理与行为的准则,体现着个人修养,维护着社会秩序。无论处于哪个朝代,礼仪规范都是做人的根本,它如同道德的约束,倘若人无法自我控制,那就与动物无异。

“乐”包含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例如《诗经》中的乐曲,以及祭祀舞蹈等。古人认为,“乐”能调和人心,与“礼”相辅相成,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在古代,类似飞花令、唐诗、宋词用古琴来吟唱,以及各种演唱活动都与“乐”紧密相关,可见“乐”的重要性

易传宗时常想起君子六艺中的“书”。“书”涵盖书法、识字与写作,这些皆是文化传承的根基。

君子必须掌握文字的书写规范,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此展现自身的学识修养。在古代,考童生、秀才、举人乃至进士,书法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规范的书写与一手好字,往往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毕竟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字被视作人的第二张脸。

再看君子六艺中的“数”,它指的是数学以及天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涉及计算、阴阳五行、自然规律等内容。

无论是在日常计算,还是对复杂自然现象的认知,亦或是哲学思想的构建中,“数”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像算盘、算式等,都是古代科技与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君子六艺融合了品德修养、艺术素养、军事技能以及文化知识等多个层面,它是古代针对家中嫡长子、嫡子或者期望成为君子的男子,以如玉般君子的标准,要求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

以古代考中的状元、探花、举人为例,他们哪一个不是多才多艺呢?在古代,男子所跳的一些舞蹈,十分考验毅力。不仅如此,在音乐方面,诸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回来》等唐诗宋词,常以古琴来配乐吟唱,还有民间小调等,会用到琵琶、笛子、箫、箜篌等乐器演奏。

这些才艺,对于古代男子而言都是必备的。毕竟在聚会之时,大家一同喝酒唱歌、弹琴吟诗,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拿手绝活。

易传宗心想,在前世,常听人说大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家庭压力,尤其是高考学子,他们面临着对分数极为苛刻的要求。

实际上,古代人一旦进入学堂求学,许多人的压力比现在还要大。在古代,识字绝非易事,往往一家人竭尽全力,也仅能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

而且,除了识字,在书写、绘画等方面,学子们都需要全面发展。就拿古代考童生、秀才、举人来说,这绝非一般人能够轻易熬过来的过程,长时间的苦读还容易导致近视。

所以,不管处于哪个年代,读书写字都是必不可少的。若想生活富足,或者在社会上获得一定地位,都得依靠读书这条路,尤其是对于家境普通的家庭而言,很多都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家庭状况。

易传宗想起前世听人说过,一个人若想要成功,往往需要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托举,才有可能改换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