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三子行不行 作品

第247章 简惠超级有钱

“天哥,我们怎么会这么有钱啊。”

卖掉六万多家门店,便利店,连锁超市,由于房地产火热,房价看得见的上涨,导致地段非常好的门店商铺,也被销售一空。仅仅三四五三个月,开放对外招商引资以后,全国乃至全球有点“闲钱”的投资者纷纷上门加盟。相比起自己开店的前期风险,直接接手简惠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很明显:风险可控,前景很明朗。短期你甚至看不到他们会有任何倒闭,甚至生意变差的风险。再加上简惠这个品牌称霸全国,也是全球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零售渠道商。再加上简惠系的报价并没有狮子大开口,甚至还有各种扶持,比如贷款通过盛夏银行,可以获得快速通过和更低息贷款利率等优惠。这样有五十万的人,就敢承包三四百万的门店事业。这些门店出售以后,就变成脱离简惠系改为“合作模式”的零售商后,本质上都变成“独立经营”的个体经销商。他的销售额和利润,也不再统计进简惠集团的营收报表,只把计算和他们有关联得每年缴纳的加盟店商品采购费,品牌加盟费,互联网渠道费(网店才有),网店竞价排名费,物流快递费,外卖费等。

此时加盟的接手加盟商,未来收入非常丰富多样,比如附近五公里的门店外卖,舍得给平台权重广告费,那么你的商品甚至可以通过在乐购+易趣等平台卖到全国。

相比起传统的连锁超市模式,简惠的连锁超市明显收入渠道更多样化。自然,你如果接受不了互联网和外卖渠道模式。关掉就可以,简惠自然会把订单交给愿意承接的加盟门店,实在不行,就交给一般在郊区的大型仓储拍卖仓库。

套现的钱,数量非常夸张。这些钱,尤其是卖掉门店的收入,首先要还给银行的房贷。不然没法交易。

剩下的会去公募基金溜达几个月,同时开始和其他银行协商“提前还贷”把剩下商铺,房产等贷款还上。

这些钱在基金公司赚了一圈后,居然还掉全部银行贷款后,还能结余上千亿。这里还不得不提“为了避税”,把所有员工清零,然后重新签约的“骚操作”。根据国内《劳动法》工作超过十年,自动签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终身制合同的另一种说法。一旦签了这个合同,企业要解雇员工,赔偿成本就会非常高昂。其实,对于夏小天这类事,也无所谓,但是,很多签了类似合同的员工,后期“躺平”了。甚至连维持原先工作水平的都不多。面对这种情况,hr的老大,简惠集团的Cho,也就是首席人力官,你也可以理解成集团人力总监。这个人叫做邓萃,刚刚上台,急于表现的她,提出来这个庞大复杂的建议。再加上避税额度因为大规模出售资产,空前太多。

于是一拍即合。简惠系的员工,百万员工,短短时间,就不得不“买断”工龄,重新入职签约。虽然工作和之前一模一样,但工龄重新计算,唯一的高兴点,就是集团按照n+1到n+3不等,进行了赔偿。对于家里急缺钱买房的,这算是利好。至少首付一次性到账了。

就靠着这么一次“换约”。成功就把两大集团庞大的税收压缩到了极致。至于如何把这个“换约”成本弄成运营成本,那就是Cho邓萃和吕刚的事情了。哪怕是交完税,剩下的钱,

庄青伶看着那么多零蛋,都有点迷糊。

“钱都还掉了?”夏小天问,为什么要还掉贷款,主要原因是此前贷款利息太高。很多甚至超过10%。一个亿,一年利息超过千万。如果他家缺钱,恐怕不介意继续贷款,但这几年靠着全球市场红利,尤其是国内的各种红利,赚的盆满钵满的他们,实际上已经陷入了钱太多的坑。考虑到古往今来,很多企业有钱就大兴土木,不自量力盲目扩张。夏小天直接把钱还给银行,限制集团各部门的贷款申请。本质上就是在用金融手段,现在集团各个子公司“过热投资”。当口袋里没几个零花钱的时候,也就不敢那么奢靡投资。据他所知,得志就猖狂的企业,最后都要给自己的疯狂买单,后来的两个半万亿的恒大,还有贷款还不完大万某达都是因为得意的时候猖狂,肆无忌惮多元化发展。面对夏小天多次开会“要专注发展核心产业”的讲话,各地经理,总经理也都听进去了。因为听不进去的,都被邓萃和吕刚两大集团Cho谈话了。谈话的后果就是“限期改正,否则辞退”。这还是有能力有牌面的,那些没有能力牌面的,不值得两人挽留的雇员,一次警告都没有,直接把解雇赔偿金打过去,然后收回工号工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