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玲 作品

第183章 压根儿没想到祁同伟会是这种想法(第2页)

但骆山河此刻心里想的更多,他还有其他的顾虑。

“同伟,你这样处理这个案子,

我举双手赞成。

但你们省里那个李达康的事,

你是怎么看的?这事的影响可不小。”

这也是骆山河一直以来的疑惑。

他不明白祁同伟为什么要这么做。

毕竟这做法风险可不小,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李达康这事,就像是个定时炸弹。

很多人都盯着呢,

以前也不是没人想过要解决,

但大多数都是草草了事。

对他们来说,这类事早就见怪不怪了。

这事虽然常见,但绝对不小。

它关系到管理层的决策是否正确。

就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是控制不住,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种事,他们不得不防。

但话说回来,祁同伟这家伙还真是有胆识,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眼下,祁同伟的表现实在太过显眼,这让骆山河满心狐疑。

在他心目中,祁同伟可不是那种会头脑发热的人。

所以,他对这事挺纳闷,感觉这更像是某种信念在驱使,而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这可真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在外人看来,这或许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对那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来说,这事可就大不一样了。

这一点,钟小艾清楚,高育良明白,骆山河心里也有数。

说白了,这就是政治眼光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

骆山河既然来了这儿,那所有政法方面的事,他都得管,这事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他当场就表示,这事他得问,而且还得拿捏好分寸,这是他的分内之事。

祁同伟抿了口酒,接着说:“骆部长,您也知道,我这辈子都在政法圈子里混。

有些事情已经根深蒂固,几乎成了大家都默认的规矩。

虽然我能看出这些问题,但我没那个胆子去管。

这次不一样,我算是逮着机会了——李达康的案子给了我这个契机。”

“人嘛,谁还没有点缺点,这很正常。

但现在咱们缺的不是这个,而是真真正正地建设法治社会。

这不是光嘴上说说就行,得付诸行动。

以前我没机会,也不敢冒险。

现在我好歹也算是个人物了,也有了机会,不能再缩头缩尾了。

您懂我的意思吧?这事就算到最后没什么结果,但只要能让大家伙看到希望,那就值了。”

听完祁同伟这一番话,骆山河叹了口气。

他深知这个位置的复杂,有些事情确实不那么清白。

可体制的力量太庞大了,这些人只能低头,就这么简单。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什么也不能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不跟着大多数人走,就已经算是很有勇气了。

但祁同伟不一样,他想借着这个机会更进一步。

或者说,他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大干一场。

他缺少那种就算面对千军万马也要往前冲的魄力。

他也有家国情怀,但终究还是少了点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时候,骆山河看向祁同伟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羡慕。

这种羡慕,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

千言万语到最后就汇成了一句话:“同伟,你这么做可得小心着点,别闹得太大了……”后面的话他没往下说,但意思明摆着,虽然他没挑明了说,但他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

毕竟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当然,像祁同伟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但说实话,守旧的人也挺多。

祁同伟这么做,肯定会得罪不少人,这是躲不掉的。

而这些人大多是既得利益者,这也是没法改变的事实。

没办法,现在的骆山河只能提醒祁同伟注意安全。

别的事,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时候,他的表现挺现实。

他想说点什么,但又怕祁同伟出事。

可在某种程度上,他又不能直接伸手拉一把。

他心里头其实挺佩服祁同伟的做法,但有些事,还真得靠一股子热血,而他呢,现在这股劲早就没了。

祁同伟听了,非但不惊讶,反而笑得挺欢,一点也看不出背后受的苦,他说:“您多想了,我这人,别的不说,最知道珍惜自己这条命了。

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

李达康那事,我就是顺水推舟,没掺和太多,一切都按规矩来。

这种事在国内也不新鲜,就是跟现在汉东的情况不太一样。

我心里有数。

再说了,这案子还没影呢,最后怎么判,李达康肯定没事,这才是重点。

我处理这些事一向小心,您就别太操心了。”

祁同伟说得越轻描淡写,骆山河心里头就越沉甸甸的。

他压根儿没想到祁同伟会是这种想法。

可他什么也不能讲,也没那权力去管。

于是,他端起酒杯,所有想说的都溶在酒里了。

两人对视一笑,什么都不用说了。

在汉东的光明区分局,常成虎看着周围的人,嗓子眼儿直发干。

他压根儿没想过自己会在这儿栽跟头。

要知道,在京州,他也是个能摆上台面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