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贾诩认怂
而刘备、赵云等人则是按照惯例隔三岔五就和对面的大军打上一仗。
让对方感觉到汉昌还在拼死抵抗,自己这边士气还很高昂。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汉昌城里边已经十分冷清。
本来有十几万百姓的城池,现在只有刘备的两万多大军在。
无论如何做戏,也无法达到十几万百姓生活的样子。
这招虽然很蹩脚,但拖上一时半会还是可以的。
刘彻的人也不能每天在城附近盯着,好多情况也只能通过远远观察推测。
“主公,最近您有没有发现汉昌城有些不对劲?”
不久之后,刘彻身边的郭嘉似乎看出了汉昌城的反常。
一向喜欢出险招、奇谋的郭嘉,嗅到了意思阴谋的味道。
刘彻一脸的不以为然,指着刚打过一仗还在进营的士兵道:
“奉孝,你说的不对劲是指赵云连续几天斩杀、击伤咱们多名基层军官?
还是你觉得刘备、刘璋又增兵了,咱们更难攻下益州?”
郭嘉见主公没明白自己担心的点,脸上略有焦急之色。
“主公,看来是这么长时间双方你来我往,让大家形成习惯了。
您现在只在意每一场仗的胜负得失,似乎对咱们敌人后方的情况不怎么在乎了。”
说着,郭嘉虚指汉昌城方向。
“主公,那可是有十几万百姓的城池啊!
加上驻守的刘璋军、增援的刘备军。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怎么可能连续几天都这么安静呢?
甚至连饭店的炊烟都少了许多。
这些您不觉着奇怪吗?”
刘彻顺着郭嘉虚指的方向,远远看向汉昌城。
“你别说,经你这么一提醒,我还真看出点不一样来。
他们并没有选择坚壁清野,每天还会开一会城门方便城中百姓、官员往来。
但是今天这个应该开城门的时间,却只看到赵云他们军队进城。
那些平日里行色匆匆的百姓却一个都没见到。
难道刘备这是要坚壁清野了?”
郭嘉摇摇头,笑道:
“主公,您看到的景象绝对不是偶然。
依我对刘备的了解,坚壁清野这种与民无力的举措,他是不会轻易用的。
现在咱们说是围城,实际上不过是远远扎寨,堵着他北边的出口而已。
压力并没有大到让刘备能狠下心来坚壁清野的地步。
再说,咱们本来的目的也是慢慢消耗他们。
也不至于让他们应激到采用什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战术。”
“所以说,你怀疑城里的百姓减少了?
百姓减少,就意味着刘备有退兵的意思?”
郭嘉稍微以解释,刘彻就明白了过来。
“确实,按照刘备的尿性,他要想退兵,首先就得想办法保证百姓安全。
除非事情紧急,不然他断然不会不管百姓。”
“主公,奉孝,你们俩终于有所明悟了?”
此时在旁边听了半天的贾诩,突然开口道:
“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只是证据不充分,我没敢当场说出来。
现在既然主公已经确定刘备要退兵,那我也想发表下我的意见。”
贾诩话一出,刘彻、郭嘉同时转头看向贾诩。
“哎呀,了不得了不得,我家毒士既然主动献计了!”
刘彻并没有因为贾诩知情不报而生气。因为他了解贾诩这个人。
他肯定是认为刘备的这些举动对大局没有实质性影响。
又或者贾诩心里已经有了反制的办法。
不然他也不会一声不吭,就等着自己慢慢觉察出问题。
被刘彻一顿吐槽,贾诩脸上多少有点尴尬。
不过这也不是头一次了,很快贾诩便恢复了往常的神情。
慢悠悠地想刘彻一拱手,贾诩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道:
“咱们清水煮青蛙的计策怕是已经被诸葛亮看穿。
放弃汉昌是明智之举。
对咱们而言,得到汉昌也不是坏事。
因此我才没有早早地把这事告诉主公。”
说着,贾诩来到地图前,指着汉昌到阆中之间的一段唯一能大军行动的山路道:
“只不过汉昌一线就是咱们的极限。
在想前进,那就得通过这条路线。
我之前修栈道的时候,也曾顺带着扫了一眼附近的地形。
这里恐怕是诸葛亮、法正他们用兵的地方。
我建议主公就当咱们攻下了汉昌,阆中暂时就不要想了。
需要做足准备和规划,然后徐徐图之。”
“文和,你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懒惰了?
明明看出了咱们会在哪里有危险,你直接想个破解的计谋不就行了?”
刘彻见贾诩过于谨小慎微,有些不爽。
郭嘉见状,先是仔细看了看贾诩说的地形。
片刻之后才指着贾诩小道:
“文和,你平常不是缺德计策挺多的吗?
怎么这样一个小问题都能把你吓得不敢继续攻打阆中?
难不成诸葛亮两万人马还能在这崇山峻岭中玩出花来不成?”
说罢,郭嘉又看向刘彻,胸有成竹道:
“诸葛亮技穷,法正失策。
他们放弃汉昌,有序的退守阆中是对的。
但企图在中途玩花样,那可不是明智之举。”
郭嘉和贾诩罕见的意见相左,这也让刘彻陷入了两难。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汉昌肯定是自己的了。
但自己接收汉昌之后,要不要追击还没跑远的刘备?
或者说,在汉昌站稳脚跟后,要不要进一步去攻打阆中?
在这两个问题上,显然贾诩是保守的,郭嘉是激进的。
刘彻本人倒是偏向于郭嘉的激进。
但是贾诩那样一生坑人无数的缺德玩意,都对继续进攻不抱幻想。
那说明这一路上确实有致命的风险存在。
是要听贾诩的稳一手,还是听郭嘉的乘胜追击呢?
见主公罕见地出现了犹豫不决的情况,郭嘉、贾诩两人也有些为难了。
因为就这么一条大路。
自己这边的选择很少。
但刘备那边都是熟悉地形的本地人。
他们在前边跑的时候,能给你后边追的人造成的麻烦可就多了。
贾诩是看准了这一点,不敢去尝试诸葛亮他们留下的陷阱。
郭嘉是感觉地形受限,即使对方有很多花样,他能埋伏的兵力也不会很多。
不乘胜追击,一旦对方在阆中站住脚,自己再想强攻就那如登天了。
一时间,三人都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