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秦京茹
345 路公交车,晃晃悠悠颠了俩钟头,总算磨蹭到德胜门站。
被一路摇得七荤八素的秦京茹,脚刚沾地就紧了紧肩上的包袱,顺着下车的人潮往前挪。
千层底布鞋踩在结了薄冰的泥地上,趔趄好几步才站稳当。
车屁股后头冒的黑烟混着煤渣子味儿扑过来,她正下意识偏头躲,
就听见刘清儒扯着嗓子喊她:“京茹!这儿呢!”
循声望去,站台柱子底下站着的刘清儒正使劲挥胳膊。
“姐夫!”
秦京茹迷茫的眼睛唰地亮了,攥紧包袱的手松了松,脚步也轻快不少。
到了跟前,刘清儒顺手接了她背上的包袱。
“走了您内!回去还得拐几道弯呢。”
“欸!”
秦京茹点头笑,鬓角碎头发被风掀起,露出冻得通红的耳垂。
她这双眼睛早不够使了,东张西望的瞧起了新鲜来。
刘清儒领着她往站外挪,嘴里不停念叨:“出了站往南,过仨岗楼就是南锣鼓巷,
往后你还得常来常往,这道儿可得记瓷实了。”
他指着远处灰扑扑的客车,“这些都是跑近郊的,夏景天还好,
冬里坐一趟能冻掉耳朵根子。”
秦京茹跟着他踩过薄冰地,脚下的路渐渐从冻土变成柏油,
踩上去比村里土路硬邦邦,却硌得脚底发麻。
道两旁的墙都是青灰色,比村头祠堂还高,墙头上探出来几枝枯枣树枝,
枝桠间挂着个破角的红灯笼,许是被人忘摘了。
墙上红漆刷着 “工业学大庆” 的标语,字比她家堂屋中堂还大,
她忍不住仰脖子多瞅两眼,冷不丁被刘清儒拽一把:“瞅路!
城里自行车跟走马灯似的,撞着咋办?”
一辆自行车 “叮铃铃” 从旁边擦过,秦京茹吓得往刘清儒身后缩了缩。
骑车的小伙子还回头瞥了她一眼。
风裹着煤烟味儿灌进嗓子眼,秦京茹咳嗽两声,抬头望见远处有座青砖灰瓦的门楼,
门口蹲着两尊石狮子,比庙里菩萨还威严。
几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在门墩上跳皮筋,嘴里唱着 “东方红,太阳升”,脆生生的。
“那是摄政王府的后门。”
刘清儒顺着她目光瞧,“我也没进去过,听人说里头柱子得俩人合抱。”
见秦京茹眼睛瞪得溜圆,他忍不住乐了,
“赶明儿有空带你去天安门广场,那才叫气派呢。”
两人顺着 “东风副食店” 的木牌拐进胡同,
刘清儒指着墙根下码得整整齐齐的白菜山:“瞧见没?
这是街道统一分的冬储菜,只要有《北京市居民副食购货证》,
按人头算,每人能买个几十斤的,比村里分口粮还规矩。”
此时北京实施的冬储菜供应量,是按照每人每天一斤菜的数量供应的。
两人继续往前挪,胡同里飘来蒸馒头的香味,混着谁家收音机里的评剧调儿,
还有自行车碾过石板路的 “沙沙” 声。
惊奇了一路的秦京茹,终于是跟着来到了95院大门口。
门檐上的蓝漆斑驳脱落,门墩抱鼓满是岁月划痕。
迎面影壁墙的砖雕虽有些磨损,当年的精致劲儿还在。
进了院,刘清儒指着右手边的屏门道:“这个小院子也是咱家的,
这会儿是家里的堂婶儿住着。”
俩人左转进了外院儿,正往前挪步呢,冷不丁就听见西南角屏门口儿那儿传来一阵吵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