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安 作品
第21章 校园杀人案(六)(第2页)
李母颤抖地翻开最后几页。最后一段,写的是一个少女站在天台边,回忆起小学时的一次作文比赛。
“那次我写了一只死去的猫。我说它死得很安详,因为没有人把它喊回来。老师批语说,‘你不能这么写,生命应是阳光的’。可我一直记得那只猫——它的安静让我羡慕。”
李母看完,抱着书哭得几乎昏厥。
程望没说话。他只是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的校园草坪,那些坐在长椅上安静读书的学生们,依旧用功、安然,仿佛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裂痕。
可他知道,这裂痕正藏在光亮与影子的边界里。
三天后,江启在预审中认罪,但拒不悔罪。他坚称自己只是“激发潜能”,“李晨本就活在绝望里,是我给了她一次真正自主选择的机会。”
程望对此只回了一句:
“你并不比刽子手高贵。你只是把刀藏在了祝福里。”
案发一月后,江南大学建立了“心理安全干预机制”,所有校内心理辅导课程需备案审查。李晨的室友王嘉怡、林雨柔都参加了那场纪念会。台下播放着李晨生前朗读诗文的录音,轻声、清澈,却在每个词句中都埋着哀伤的伏笔。
纪念册第一页上,印着李晨最后一首诗:
“若我再回望,愿那风也慢一些,
慢到我还来得及,说一句——
我也想活着。”
夜晚,程望坐在车里,望着学校正门的灯光,久久未启动车。他的搭档冯岩递来一杯热茶:“这案子收得干净。可我还是堵得慌。”
程望没说话,只是轻轻地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写下:
【校园杀人案:结案
犯罪人:江启
受害者:李晨
本案定性:心理操控致死。
审判建议:终身监禁,心理干预失格者警示样本】
然后,他收起笔记本,缓缓合上。
车窗外,小雨已停,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一丝清冷潮湿的血腥气——
但黎明,总会慢慢来临。
本案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