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安 作品

第53章 焚心之夜(六)(第2页)

程望看完简报后,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没有立刻做出回应,只是缓缓地合上文件,站起身来。他的目光在会议室里扫视一圈,最终落在桌上那只黑色钢笔上。他缓缓拿起钢笔,在林婉儿案件的封皮上,一笔一划、郑重地写下八个字:“焚尸可灭形,灭不了她的名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他对林婉儿的承诺,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誓言。

悲痛中的改变

林婉儿的母亲,一位面容憔悴、身形瘦弱的妇人,双手颤抖着将女儿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放进骨灰盒。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那泪水仿佛汇聚了一个母亲所有的悲痛与不舍。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带着无尽的悲痛与无奈,她喃喃说道:“她这一辈子,都怕给别人添麻烦,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可是她死了,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要被她‘麻烦’一次了。”

母亲的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撞击在程望的心上,让他久久无法释怀。那一刻,他深刻地意识到,林婉儿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不幸,更是整个社会的伤痛。

就在那一晚之后,整个江州市仿佛被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各个相关部门开始行动起来。

殡仪馆迅速做出调整,新的夜班制度明确规定,女性职工夜间必须配备两人以上轮班,并且加强了对夜班工作区域的安保力量。保安们定时巡逻,每一个角落都被仔细检查,确保安全无死角。同时,安装了先进的监控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工作区域,为女性职工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公安局也积极响应,发出了《关于基层单位异性夜班职员管理指引》试行通知。通知中详细规范了基层单位在处理此类情况时的流程和标准,要求接到报警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有效响应,切实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同时,加强对基层民警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类似案件的处理能力和敏感度。

市里更是同步推进“员工安全信号”系统试点工作,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内部异动报警机制。一旦员工察觉到危险,只需轻轻按下随身携带的报警装置,相关部门就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求救信号,并迅速做出反应。这个系统的建立,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安全保障方式,让他们在面对危险时不再感到孤立无援。

林婉儿,用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成为了制度改变的导火索。然而,这个代价实在太过沉重,让人痛心疾首。

疲惫与抉择

冯浩拖着沉重的步伐,从走廊的另一头缓缓走来。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走到程望的办公桌前,他轻轻地把一张调离申请表放在桌上,然后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缓缓说道:“案子终于结了,但我却感觉自己像是在一场无尽的噩梦中无法醒来。我准备调岗了,想回老家派出所待两年,换个环境,换个节奏。”

“累了?”程望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理解与不舍,轻声问道。他看着眼前的冯浩,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无数个案件中的疲惫与挣扎。

冯浩苦笑了一下,那笑容中带着几分疲惫与沧桑。他微微抬起头,眼神有些空洞地望着天花板,缓缓说道:“这案子之后,我晚上只要一闭眼,就会看见那个恐怖的炉子,耳边回荡着骨头爆裂的声音。那些场景就像恶魔一样缠着我,让我无法入睡。我办案十几年了,自认为见过不少大场面,可这次……”冯浩的声音渐渐哽咽,他停顿了一下,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程望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他知道,每一个案件,对于办案人员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有些案件,虽然成功将罪犯绳之以法,但留下的创伤却可能永远无法抹去。

他只是淡淡地看着窗外初夏的阳光,透过百叶帘的缝隙,洒在档案柜上。那些尘封的卷宗,记录着过往无数的人命案件,它们沉默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案件,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有的刀割向了罪犯,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而有的刀,却无情地割向了办案人自己,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这一章的结尾,没有胜利者。程望独自站在楼梯口,静静地望着远处车流如织,川流不息。城市的喧嚣声在耳边回荡,但他的思绪却早已飘远。他想起了林婉儿的日记,那个写着“我想走远点”的女孩,最终还是没能走出命运为她设定的残酷格局。

他默默地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新增了一行字:“制度,绝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洞规范。它应该是实实在在、能够拯救一个人生命的现实工具。”他顿了顿,又继续写道:“如果它在关键时刻不能预防一次死亡,不能守护一个生命,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刻反思和怀疑。”

写完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朝晨光走去。尽管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必须带着这份对正义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守护,每一次对正义的追寻,都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本案至此,虽已结案,但它所带来的思考和改变,将永远铭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中,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动力。

本案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