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587章 应对方案的优化与完善

晨光在实验室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江浅把第三十七版应对方案投影在墙上,指尖划过那些被红笔圈改的条款,纸张边缘已经被反复翻阅磨出毛边。五怨器安静地躺在特制的能量约束舱里,淡紫色光晕透过高强度玻璃微微搏动,像一颗被囚禁的星核。

“磁场约束参数必须再下调三个百分点。” 江浅突然开口,打破了持续半小时的沉默。她把新的演算结果推到林舟面前,纸上的曲线在某个临界点突然陡峭上扬,“上次模拟时发现的能量逃逸现象,根源就在这里 —— 当约束场强超过 0.8 特斯拉,五怨器会触发量子隧穿效应。”

林舟的铅笔在参数表上敲出轻响:“但这样会降低安全冗余度。” 他调出昆仑山遗址的地质数据,三维模型里红色的危险区域正沿着断层线蔓延,“如果遭遇强地磁暴,约束场可能失效。” 操作台的金属支架上还粘着上次实验残留的能量结晶,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般的光斑。

张教授从恒温箱里取出三支超导材料样本,低温液氮挥发的白雾在他布满皱纹的手背上凝成霜花。“折中方案。” 老人把样本分别放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中,“采用阶梯式约束系统,平时维持 0.6 特斯拉,监测到能量波动超过阈值时自动提升到 1.2 特斯拉 —— 用瞬间增强代替持续高压。”

江浅突然想起昨夜在文献库里看到的记载,唐代《开元占经》中 “磁石引铁,如母召子” 的字句此刻与屏幕上的磁场模型重叠。她调出材料数据库,手指在触控屏上飞快滑动:“我们可以试试钬钴合金,这种稀土永磁材料的居离点比传统钕铁硼高 170k,在极端环境下稳定性更好。”

林舟突然把平板往桌上一按,调出青藏高原科考队最后的通讯记录。音频文件播放时带着刺耳的电流声,夹杂着队员模糊的呼喊:“能量场正在扩张…… 仪器全部失灵……” 他放大附带的卫星图像,失踪地点周围的地形呈现出诡异的褶皱,像被外力揉皱的纸团,“这说明单纯的磁场约束不够,我们还需要空间锚定装置。”

当第一台原型机在车间组装完成时,江浅注意到它的核心部件与敦煌壁画中的 “定星盘” 惊人地相似。青铜材质的环形轨道上,七枚菱形晶石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启动时发出的幽光与五怨器的能量场产生奇妙的共鸣。“按照计算,这些合成晶石能产生稳定的时空锚点。” 她转动调节旋钮,轨道上的晶石开始缓缓自转,“当五怨器引发时空波动时,它们能像船锚一样固定住局部空间结构。”

张教授突然咳嗽起来,他从抽屉里翻出抗辐射药物,铝箔包装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别忘了剂量问题。” 老人指着安全手册上的红线,“五怨器的辐射剂量超过国家标准的 300 倍,操作人员必须配备铅防护衣,单次接触时间不能超过 15 分钟。” 他的指甲在手册上划出深深的印痕,那里记载着三年前昆仑遗址考察队遭遇的辐射灼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