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时砂暴来临的预兆
实验室的观测屏突然集体闪烁时,江浅正将 1967 年的能量数据导入主模型。屏幕上,17 世纪的威尼斯水城突然被诡异的赭色云层笼罩,那些翻滚的云团边缘泛着金属般的冷光,倒映在运河水面的影子却呈现出逆向流动的奇异景象。五怨器在约束舱内发出持续的嗡鸣,表面的紫芒与屏幕上的云层产生微妙的共振,舱壁的冷凝水顺着纹路蜿蜒而下,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
“各时空观测点同步出现异常。” 林舟的声音带着电流的颤音,他调出分屏模式,二十七个不同时代的画面在主屏幕上展开,“1895 年的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天空正在沉降灰黑色的云霭;公元前 221 年的咸阳城,百姓指着西北方的怪云跪拜;还有 2342 年的火星殖民地,防护罩外的尘暴突然呈现出螺旋状 ——”
江浅的目光被 1943 年的重庆画面吸引。防空洞外的嘉陵江上空,云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聚合,原本灰白的云絮被某种力量揉成扭曲的绳结,阳光穿透的瞬间折射出青铜锈般的诡异色泽。画面里,一位穿着蓝布旗袍的女子正用竹竿挑起晾晒的衣物,那些飘扬的布料突然诡异地停滞在半空,衣角的水珠凝固成晶莹的球体,悬在距离地面三寸的地方。
“那是时空凝滞的前兆。” 张教授突然开口,他从古籍数据库调出《开元占经》的残卷,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 “天有云如车轮,地动如雷,万物逆行” 的异象,“时沙暴来临前,时空结构会出现局部的量子纠缠紊乱,表现为宏观世界的物理法则失效。” 老人的手指在触摸屏上滑动,将古籍插图与 2342 年的火星尘暴对比,两者的螺旋纹路竟完全吻合。
通讯器里突然传来玛雅观测点的紧急呼叫,画面中,热带雨林的上空正盘旋着墨绿色的云柱,那些云层内部不时闪过银白色的电弧,打在地面的玛雅金字塔顶端,激起一圈圈肉眼可见的能量涟漪。“科巴遗址的石像开始流泪了!” 画面里的考古队员举着摄像机奔跑,镜头扫过那些狰狞的石雕,灰白色的砂粒正从石像的眼眶滚落,在基座堆积成小小的沙丘,“仪器显示地面振动频率达到 3.2 赫兹,与五怨器的共鸣频率完全一致!”
江浅迅速切换到地质监测界面,全球各地的地震仪曲线都呈现出规律性的波动,那些正弦波的峰值恰好对应着五怨器能量场的强弱变化。“不是地质活动。” 她放大 1582 年的罗马数据,圣彼得大教堂的地基振动频率正在随云层颜色的深浅同步变化,“是时空结构本身在震颤,就像水面被投入石子产生的涟漪 —— 这些振动正在通过地核传导,形成跨时空的共振通道。”
林舟突然指向 1979 年的肯尼亚草原画面。数以万计的角马正放弃迁徙路线,朝着东南方向疯狂奔逃,扬起的烟尘在地面形成黄色的洪流,却在接近一片橄榄树林时突然溃散,仿佛撞上无形的墙壁。画面角落里,几只秃鹫不安地在低空盘旋,突然集体转向,翅膀拍打的方向与磁场监测仪的指针偏转角度完全一致。
“动物对时空扰动的感知比仪器更敏锐。” 江浅调出实验室饲养的小白鼠监测数据,那些在受控环境中的啮齿动物正焦躁地在笼子里转圈,原本规律的昼夜活动周期完全紊乱,“1908 年通古斯大爆炸前,当地牧民也曾报告过驯鹿集体迁徙的异象 —— 后来的研究发现,那片区域的时空曲率在爆炸前七十二小时就出现了异常波动。”
张教授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颤抖着跳出 12 世纪的欧洲手稿,那些用鹅毛笔绘制的插图里,十字军东征的军队正遭遇诡异的 “灰沙之罚”:天空降下的沙粒能穿透铠甲,接触到皮肤的部分会留下仿佛被时光啃噬的焦痕。“时沙暴的本质是高浓度的时空尘埃。” 老人用红笔在插图边缘标注,“这些亚原子级别的粒子携带时间碎片,接触到宏观物体就会引发熵增加速 —— 就像把苹果放在烈日下暴晒。”
通讯器里传来 18 世纪伦敦的惊叫声。画面中,泰晤士河上的船只突然在雾中停滞,桅杆上的风帆保持着鼓胀的姿态却纹丝不动,河面上漂浮的鸭群集体把头埋进水里,屁股朝天的怪异姿势持续了整整三分钟。“这里的时间好像被拉长了!” 观测员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举着怀表的手在颤抖,“分针在原地打转,可岸边的教堂钟声已经敲了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