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593章 各时空人物的紧急应对(第2页)

市政厅的台阶上,一位戴着厚眼镜的档案管理员正指挥人们搬运纸箱。那些标着“1929-1967”字样的箱子里装满了城市的户籍档案,老人用拐杖撬开消防栓,将档案袋浸泡在流动的水中,奇异的是,水流过纸张的瞬间,那些原本在砂暴中褪色的字迹重新变得清晰。“每个人的过去都是对抗混乱的锚点。”老人对着麦克风大喊,声音透过砂暴传得很远,“记住自己的名字和生日,别让砂暴偷走你们的记忆!”

张教授突然将三个时空的画面叠加,奇迹般地发现1913年的经文光芒、1938年的鲜血符号、1967年的淡暗水流,在能量图谱上形成了相同的波动频率。“他们在无意中运用了对抗时空紊乱的原理。”老人指着那些自发形成的防护措施,“集体记忆、生命能量、身份认同——这些看似与科学无关的东西,恰恰是稳定时间流的关键。”

江浅的目光落在1913在画面里那位用身体顶住墙壁的老者身上,他怀里紧紧抱着的《吠陀经》正在发光,光芒穿透砂幕,与1938年战壕里的火焰、1967与流动的水脉连成一线。约束舱内的五怨器突然射出三道紫芒,分别注入三个时空的画面,那些正在坍塌的掩体、即将爆炸的炸药、堵塞的防空洞入口,都在光芒中暂时稳定下来。

“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林舟调出能量反馈数据,各时空的应对措施正在与五怨器形成良性互动,“我们的反共振程序通过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放大。”画面里,1913年的学者们开始齐声吟诵经文,1938年的士兵们高唱着《松花江上》,1967年的市民们互相呼喊着名字,这些声音汇聚成无形的屏障,时砂暴的推进速度明显减缓。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砂幕照在德里红堡的尖顶上时,江浅看到那位络腮胡老者正小心翼翼地翻开被血浸透的《吠陀经》,页面上的梵文咒语在阳光下化作金色的蝴蝶,飞向那些受伤的人们。台儿庄的战壕里,幸存的士兵们从土里挖出电台,摩斯电码敲击的“胜利”信号清晰稳定。底特律的防空洞里,档案管理员正在给孩子们讲述城市的历史,那些户籍档案在灯光下散发出温暖的光晕。

实验室的全息投影逐渐清晰,三个时空的画面里,人们都在沙暴的间隙里忙碌着——救治伤员、清点物资、安抚同伴。江浅注意到一个巧合:1913年的藏经阁、1938年的战壕、1967年的防空洞,这三个避难所的坐标连线,恰好指向五怨器所在的位置。约束舱内的器物发出柔和的嗡鸣,表面的紫芒与三个时空的光芒交相辉映,像一曲跨越百年的和声。

林舟突然指着屏幕笑了起来。1967年的画面里,那个戴过黑人警察面罩的白人小女孩,正用蜡笔在防空洞的墙壁上画画,她画的不是沙暴,而是三个手拉手的人——穿着长袍的学者、扛着步枪的士兵、戴着警帽的警察,背景是一轮金色的太阳。江浅的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的太阳,仿佛能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暖意,在时砂暴肆虐的世界里,人性的光辉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