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冥瞳 作品

第645章 阴阳相济(第2页)

“成了!”白袍道长抚掌,却见泉底突然翻起黑泥,泥里钻出无数触手状的黑气,是亚巴顿留下的“虚无根须”。根须缠上阴阳鱼石雕,石雕的眼睛瞬间变得漆黑:“阴阳相济?真是可笑!” 亚巴顿的声音从根须中传出,“阴就该吞噬一切,阳就该焚烧所有,这才是力量的真谛!”

根须突然暴涨,缠向最近的小道姑。小白从陈浩天肩头窜出,爪子划出白光,白光里混着风纹草的清灵(东方)与圣光的纯净(西方),竟斩断了根须:“这黑气好臭,像没晒干的腐叶!” 金龙腾空而起,龙息一半化作东方的“三昧真火”(焚邪),一半化作西方的“净化圣光”(涤秽),根须遇火便缩,触光即散。

玄武的龟甲落在道观屋顶,甲纹与两仪阵相融,阵纹突然变得灵动——阴纹缠着西方的暗黑星纹(化戾气为柔劲),阳纹绕着东方的符箓(转燥火为温煦)。“天地本无东西,”玄武的声音在山坳里回荡,“阴与阳,就像风与石,本是一家,哪分什么你我?”

战斗最烈时,太极泉突然喷出两道光柱。一道黑气(阴)缠上黑袍信徒留下的骷髅幡,幡上的血色

符文竟变成了温润的墨色;一道红火(阳)撞上白袍祭司的权杖,权杖的圣光化作柔和的金光。当两道光柱在半空交汇,竟凝成一柄剑——剑身一半是桃木(东方),一半是银铁(西方),剑脊刻着太极图,剑尖镶着平衡道种的碎片。

“这是……两界剑?”艾琳娜看着剑身上流转的东西方灵力,突然明白,“亚巴顿怕的不是东方或西方的力量,是我们合在一起的力量。” 陈浩天握住剑柄,剑身在他手中轻颤,仿佛在说:阴不孤生,阳不长存,就像风铃谷的风离不了石,石也离不了风。

当最后一缕虚无根须被两界剑斩断,山坳里的云雾渐渐散去。太极泉的水变得清澈,黑红两色融成淡金,顺着水道流入山下的农田,田里的稻禾瞬间挺直了腰杆。灰袍修士给小道姑递去伤药:“之前是我执迷了,阴水真能润田,阳火真能暖土。” 小道姑红着脸接过:“我也错了,纯阳符确实能驱寒,不该总想着藏着。”

离开道观时,白袍道长送给陈浩天一本《阴阳录》,扉页上写着:“阳在阴中藏,阴在阳中生,如环无端,方为长久。” 李二牛翻着书页,指着一幅插图笑:“这画里的碾子,和俺村的一模一样!石碾子是阴,碾杆是阳,转起来才出米。”

山脚下,村民们正围着太极泉的支流淘米洗菜。一个西方商人举着魔杖,想试试泉水的魔法亲和力,却见泉水在他杖尖凝成一朵花——花瓣是东方的牡丹(阴柔),花蕊是西方的荆棘(阳刚)。商人愣住了,旁边的东方老农笑道:“这水啊,认心不认杖,你心里想着好,它就给你开朵好花。”

陈浩天望着云雾中的道观,又看向西方的方向,两界剑在他手中泛着微光。他知道,亚巴顿的阴谋还没结束,星际的能量核心仍在暗处等着被点燃。但当东方的阴阳鱼与西方的均衡泉在他的平衡道种里共鸣,当东西方的灵力在太极泉中融成淡金,他忽然确信:所谓的“力量真谛”,从不是极端的吞噬或焚烧,而是像此刻山坳里的风——带着东方的草木香,混着西方的泥土气,吹过每个人的肩头,温柔,却坚定。

远处的星空中,一颗暗星闪烁,亚巴顿的目光正透过星尘投向更远的星际文明。那里的能量核心,既没有阴阳,也没有信仰,只有纯粹的力量与冰冷的法则。“下一站,”他低语,“看看没有风与石的世界,平衡还能活多久。”

而山坳里的晨雾,正带着新酿的灵气,顺着石阶缓缓流淌,像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东方与西方,阴与阳,动与静,能让生命好好活着的,从来都是那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