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龙子诞生 新年气象(第2页)

赵雨之女刘缨试图抓取佩剑流苏,

马云禄之子刘乾摸着一柄银锤,

伏寿之子刘砚吮吸竹简一角,

董婉之女刘玥把玩着一块玉佩。

刘协举杯敬向众妃:“朕之子嗣,文武兼备,方显大汉气象!”

于是乎,刘协满心欢喜地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喜悦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他未曾想过自己竟如此幸运,能在这纷繁复杂的宫廷生活中迎来这样一个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

等待一年后确定儿子能力,就正式册封众妃嫔的品位!

十一月,寒风如刀,凛

冽刺骨,玉门关外的荒原上,一片苍茫。

然而,就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却有一批特殊的物资正在缓缓抵达。

这批物资,是来自京城的第一批御寒之物。

当它们终于到达玉门关时,众人都如释重负。

诸葛亮亲自前来迎接,他看着那一堆堆厚实的棉衣、皮靴和厚厚的口罩,心中感慨万千。

“陛下仁德啊!”诸葛亮捧着一个加厚的口罩,由衷地感叹道。

这个口罩不仅能抵御严寒,还能防止风沙侵入。

他知道,这是陛下对边疆将士们的关怀和爱护。

诸葛亮当即下令,将这些御寒物资迅速分发给站岗的哨兵们。

当晚,当寒风再次呼啸而过时,那些值守的士兵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他们戴着厚厚的口罩,即使在零下的严寒中,也再没有人被冻伤。

而司马懿在试用了这批物资后,更是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发现,将药草制成的口罩煮沸后,竟然可以有效地预防军中流行的咳疾。

这个发现让司马懿兴奋不已,他立刻上书朝廷,建议将这种方法推广开来。

窗外,今冬的第一场雪正纷纷扬扬落下。

年关将至时,户部奏报震撼朝野: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三倍

新式纺织机推广至十三州

伤寒发病率下降六成

边疆驻军冻伤归零

刘协站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身着龙袍,气宇轩昂。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桌丰盛的晚宴,桌上的菜肴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然而,刘协的目光并没有落在这些美食上,而是越过殿门,投向了殿外的广场。

广场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百姓们身着新衣,欢声笑语,他们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的是玉兔形状,有的是莲花形状,还有的是福字形状。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奔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刘协举起酒杯,对着满殿的公卿大臣说道:“诸卿,这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啊!”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能够穿透殿宇,传遍整个长安城。

大臣们纷纷附和,赞叹着这繁荣的景象。

刘协微笑着,继续说道:“民暖则国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百姓的关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就在这时,刘协注意到了站在角落里的贾诩。

贾诩微微低着头,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刘协心中一动,他知道贾诩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一定有什么心事。

刘协走到贾诩身边,轻声问道:“文和,你为何如此沉默?”

贾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他低声说道:“陛下,臣想起了前几年随董卓入京时,路边那些冻毙的流民……”

刘协的脸色微微一变,他当然记得那段黑暗的日子。

那时,董卓专权,朝政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路边常常可以看到冻死饿死的流民,景象凄惨。

刘协叹了口气,安慰道:“文和,那些都已经过去了。如今,朕已亲政,定当励精图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贾诩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圣明。臣观今日之长安,街头巷尾皆充满生机,孩童们戴着兔毛耳罩追逐嬉戏,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刘协微微一笑,与贾诩一同望向殿外的广场。

那里,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长安城都被这欢乐的气氛所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