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子开局被流放 作品

第108章 松州烽火急(第2页)

他目光扫过李靖枯槁面容,猛地瞥见怀里《六军镜》的棱角,灵光一闪!

“父皇!卫公!”

李恪声音拔高,“卫公所言,老成谋国!但松州战场,险峻苦寒,卫公千金之躯,如何经得起颠簸?”

“更何况——”

他抽出《六军镜》,重重戳在几行字上,“卫公这兵书写得明明白白!‘守城之要,首重根基,尤赖坚城利器’!”

“代州新筑的水泥棱堡,卫公亲自主持设计,坚固远超夯土!此乃北疆定海神针!更是卫公心血所在!”

“如今北疆初定,人心未稳,薛延陀、突厥残部皆在窥伺!若卫公离了代州,这棱堡,这根基,万一有失,谁能如卫公般镇住局面?”

“松州要救,代州的根基,更要靠卫公这定海神针坐镇!”

这番话,句句砸在点子上。

老爷子,您的心血在代州!松州那拼命的地方,您就别去了!

李世民看着李靖风一吹就倒的样子,再看看那本兵书,眼神挣扎。

终于,长长叹气:“恪儿…言之有理!”

“药师,你是我大唐军魂!代州棱堡,是我北疆屏障!离不开你坐镇!”

“松州…”

他目光转向李恪,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恪儿!朕命你为松州道行军总管!总揽松州战事!给你…给你…”

“父皇!”

李恪立刻接口,斩钉截铁,“儿臣不要大军!大军调动,旷日持久!儿臣只要八百人!”

“八百?!”

李世民和殿内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长孙无忌失声:“蜀王殿下!那是二十万吐蕃大军!八百人?杯水车薪!”

李恪目光炯炯:“八百人!儿臣的恪卫精骑!一人三马!再要一百辆大车!装满水泥、硝石、精铁锭!”

“代州赶制的所有蹄铁、新式马鞍!明日一早出发,昼夜兼程,直扑松州!”

他眼神锐利如刀锋,“儿臣不是去硬碰硬的!儿臣是去给他修‘坟’的!”

“用卫公的兵书,用代州的水泥,用这八百精骑的机动,在他二十万大军的后路上,粮道的咽喉处,筑起一座座催命的烽燧!”

“让他寸步难行!后院起火!拖住他十天半月,程伯伯、李伯伯稳住北疆,陇右、河西援军必至!那时,就是他松赞干布的死期!”

这番话杀气腾腾又带着奇异自信。

李世民死死盯着儿子,仿佛重新认识他。

殿内死寂。

半晌,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榻:“好!就依你!”

“八百恪卫!一百大车!所需物资,兵部、工部、少府监全力供给!延误者,斩!”

“朕…等你捷报!”

“儿臣领旨!”

李恪抱拳,声音铿锵。

程咬金府上,灯火通明。

八百名剽悍的恪卫老兵,沉默迅速地整理行装。

一人三匹健马打着响鼻。

一百辆四轮大车整齐排列,堆满水泥、硝石、铁锭。

空气弥漫马汗味、皮革膻味和水泥的尘灰味。

李恪一身轻便皮甲,正和程处默交代。

程处默脸涨红:“殿下!让末将跟您去吧!八百人闯二十万人大营,太悬了!”

“悬也得去!”

李恪拍他肩膀,“你任务更重!留在代州,配合苏定方!”

“流民安置,军屯操练,女兵营选拔和连弩训练,必须搞起来!那是根基!”

“后方稳,我前面才能放手折腾!”

程处默重重点头:“懂!殿下放心!”

这时,一个穿着府兵号衣、身形瘦小的人影,背着沉重药箱,低着头,吭哧吭哧往装药材的大车旁挤,笨手笨脚想塞药箱,差点绊倒。

旁边检查马具的老兵呵斥:“喂!新来的!手脚麻利点!药箱放那边!别挡道!”

“啊?哦!对不住!”

那人影慌忙应着,声音刻意压低,却掩不住一丝慌乱。

李恪眉头一皱,这声音…

他不动声色走过去。

那人影察觉,头埋得更低。

李恪走到她身后,轻轻一提,药箱稳稳放好。

压低声音,带着无奈:“长孙雨!你搞什么鬼!”

那“府兵”身体一僵,慢慢抬头,露出一张抹了灰也难掩清丽的脸蛋,武媚娘(雨娘)。

她眼神躲闪

,随即鼓起勇气:“殿下!我认得吐蕃特有药材!知道几种毒草解药!还翻过鸿胪寺旧档!知道治冻伤、高山病的土方!比太医署管用!带我去,有用!保证不添乱!”

她一口气说完,大眼睛死死盯着李恪。

李恪看着她亮得惊人的眸子,这丫头…胆子真肥!

沉默几秒。

“把脸再抹黑点。”

李恪从牙缝挤出几个字,“跟紧医护队刘嬷嬷!敢乱跑一步,立刻绑回长安关掖庭宫!”

说完,转身大步走向战马,“出发!”

雨娘一愣,脸上迸发惊喜,用力点头,飞快抹脸,背起小药囊窜向医护队车辆,不忘回头对李恪背影做个小小胜利的鬼脸。

八百铁骑,护卫百辆辎重大车,如同沉默钢铁洪流,在黎明前最深黑暗里,轰然驶出金光门。

马蹄声、车轮声汇成沉闷雷鸣,碾碎京畿道清晨宁静,卷起漫天尘土,向西南烽火连天的松州,决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