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富甲天下(第2页)
放眼望去,整条大街长达数十里,宽达百步,笔首疏阔,一首延伸到皇城,朱雀门。
路面黄土压实,以细沙铺地,平平整整。
两旁遍栽榆树,绿叶成荫,繁盛如华盖。
“俯十二兮通衢,绿槐参差兮车马。”孙伯端目光一亮,“这朱雀大街,果然名不虚传。”
吕洪附和:“青槐如华盖,荫蔽万民。”
“民间,更以三槐喻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象征宰辅之位,又是科第吉兆。”
“赶考士子们,期盼鲤鱼跃龙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据说,科举年头称为槐秋,赴京赶考为踏槐,考试月份则为槐黄。”
“槐花黄,举子忙!”孙伯端叹道,“可惜,当今天下战乱不休,己有十多年未开科举,难见盛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吕洪笑道,“以秦国公之能,必能开创新朝,再兴科举。”
孙伯端点了点头,两人沿着朱雀大街行走,来到开明坊。
忽见一名少年郎,正在坊间巷子里,贩卖榆树枝。
周遭数十人汇聚,围着这少年郎问价,人声鼎沸。
吕洪颇觉惊奇,这榆树枝足有一百多捆,粗二尺,每一捆卖十五文,照理来说,并不便宜,为何如此多人争抢?
身侧,一名管事打扮的男人看出他疑惑,笑道:“道长怕是外地来的吧?”
见吕洪点头称是,他解释道,“这些榆树枝可了不得,乃是来自永兴
坊宇文府。”
“永兴坊宇文府?”吕洪犹然不解。
管事娓娓道来:“道长有所不知,兵部司郎中宇文凯,出身寒微,乃一介匠人。”
“却得秦公赏识,一路升迁,执掌六司之一,与诸多贤才猛将同列朝堂。”
“人人都说,宇文郎中祖坟冒青烟,府中更风水上佳。”
“因此,这些榆树枝方才引人哄抢,大家都想沾沾运气。”
吕洪恍然大悟,忽又好奇:“这少年郎是何人?”
管事低声道:“他名为窦易,年方十六,出身陇右道武州。”
“据说,是宇文郎中的外甥,去岁来长安投奔。”
孙伯端惊讶:“既是官宦子弟,为何行商?”
听闻此问,管事眉飞色舞:“道长不知,这窦易最喜行商,以子贡为楷模。”
“据闻,他刚来长安时,宇文郎中送他与诸位子侄各一双丝鞋,他待众人挑拣完,得最后一双,便转手卖掉。”
“得了五百文钱,打了两把小铲。”
“去岁五月,榆钱黄熟,满城飞落,他将其扫聚,得十余斗,栽进府中,生出一千多株。”
“到了今年,长到两尺有余,他便间伐树苗,于坊间贩卖,获利数倍。”
吕洪赞道:“小小年纪,倒有陶朱公遗风。”
孙伯端点头:“此子谦让,以丝鞋为本钱,不辞辛苦,倒是颇有毅力。”
毕竟,种树须得挖沟、浇灌、打理,并不轻松。
他悄然一望,见这窦易头顶青气弥漫,红光点点,隐约形成一枚五铢钱。
不由暗惊:此子气运不凡,竟有富甲天下之兆。
长安城,果然底蕴深厚,八方大才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