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22章 后续规划,持续发展

晨雾还未散尽,夏澜已经站在新村制高点的观景台上。俯瞰脚下错落有致的屋顶——那些融合了传统纹样的太阳能板在朝阳下泛着微光,蜿蜒的生态水渠将晨露折射成细碎的彩虹。她手中的平板电脑显示着一份空白文档,标题是《新凤凰村可持续发展十年规划》。 "夏总,您又通宵了?"徐明端着两杯热豆浆走上观景台,看到夏澜脚边堆积的草稿纸时叹了口气。

夏澜接过豆浆,温热传递到冰凉的指尖:"刚把交通优化方案写完。"她指向西北角那条新修的主干道,"你看,如果在这里增设一条支线,就能把游客直接引向传统工艺体验区。"

徐明凑近看屏幕,突然瞪大眼睛:"等等,这个用地规划...要把商业街缩减三分之一?董事会绝对不会同意!"

"换成文创产业园。"夏澜滑动屏幕,调出新的效果图,"保留老手艺的同时引入数字创作,王老爷子的徒弟们已经能熟练操作3d雕刻机了。"她抿了口豆浆,"昨晚我算过,这种模式前三年产值可能少15%,但五年后会是纯商业的两倍以上。"

观景台的木楼梯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陈岩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来,手里攥着一叠文件:"夏总!地质监测显示生态农场区有异常!"

夏澜立刻放下豆浆接过文件。土壤成分分析表上,几项微量元素的数据明显偏高。她的眉头先是紧锁,随后突然舒展:"这是...天然矿物颜料的成分?"

"对!"陈岩激动地指着地图,"就在规划种植区地下五米处,有一层罕见的彩色粘土!我查了地方志,明代时这里曾是官窑所在地!"

夏澜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原定的《发展规划》被暂时搁置,一个新页面迅速成型:"调整方案,把生态农场升级为'非遗工坊+体验农业'综合体。"她抬头看向两人,眼睛亮得惊人,"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不仅能种有机蔬菜,还能复兴失传的矿物颜料制作工艺!"

正午的村民议事厅里,夏澜的规划图铺满了整面墙。二十多位村民代表围坐成圈,有人皱眉沉思,有人小声讨论。老村长用烟斗敲了敲桌面:"澜丫头,你这规划好是好,可咱们庄稼汉哪懂什么文创产业?"

"李叔,"夏澜指向投影幕布,"您看这个设计——把传统农田变成阶梯式景观梯田,既保持耕作功能,又能吸引游客体验。"她切换幻灯片,"省农科院的专家已经答应提供技术指导,种出来的特色农产品溢价至少30%。"

坐在角落的周婶突然举手:"我家那口子以前在窑厂干过,他说..."老人顿了顿,"说那些彩泥要是烧好了,比黄金还值钱哩!"

议事厅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夏澜趁机打开一个视频:"大家看,这是临省类似的非遗村落,他们去年光是研学旅游收入就超过五百万。"

视频里,白发老人指导孩子们拉坯的场景,让在座的村民眼睛发亮。王老爷子第一个站起来:"我老头子带徒弟不要钱!只要别让老祖宗的手艺绝了根!"

热烈的讨论持续到日头西斜。当夏澜合上笔记本时,初步的五年实施计划已经获得通过。她刚走出议事厅,就被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叫住。

"夏、夏总..."扎着麻花辫的少女递上一本手绘册子,"我...我画了些村子未来的样子..."

夏澜翻开册子,呼吸为之一滞。水彩画中的新村既有飞檐翘角的古韵,又点缀着充满未来感的透明温室;老人坐在智能亭子里教孩子编竹器,无人机正从传统粮仓造型的物流中心起降。最令人称奇的是,所有建筑都笼罩在一种特殊的藤蔓植物下——正是地震前村里常见的凌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