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团队再建设
暴雨突至的傍晚,新村会议中心的灯光在雨幕中晕染成暖黄的光团。夏澜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广场上二十几个身披雨衣的身影——他们正用身体组成人墙,将防汛沙袋垒成奇怪的形状。那不是标准的防洪堤,而是一个巨大的陶罐轮廓,罐口正好对着排水渠。 "他们疯了吗?"新来的实习生瞪大眼睛。
夏澜的嘴角却扬起微笑:"这是去年抗洪时王爷爷教的土办法——弧形导流。"
话音未落,洪水已呼啸着冲过"陶罐",在艺术般的弧线引导下驯服地转向泄洪道。浑身湿透的团队成员们相视大笑,有人甚至跳进水流中摆出冲浪姿势。
晨光中的非遗工坊里,一场特殊考核正在进行。银发苍苍的王老爷子正笨拙地操作平板电脑,而他的考官是刚满十岁的小学员朵朵。
"爷爷,这个图标要点两下!"小女孩急得直跺脚。
老人额头冒汗,手指悬在屏幕上方颤抖:"这玩意儿比刻龙凤呈祥还难..."
这是夏澜推出的"跨代技能交换"计划。孩子们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老人则传授传统技艺。监控数据显示,参与计划的老人智能设备使用率提升300%,而孩子们的非遗学习时长增加了七倍。
最动人的画面发生在周婶的药圃——曾经抗拒电子记录的老人家,如今会主动请孩子帮她拍草药生长视频:"发给城里张大夫看看,他说我这土方子不科学!"
团建活动日的抽签环节让所有人紧张。林小雨抽到了"断电危机",必须在十分钟内用传统方式完成游客登记;徐明拿到"网红差评",要现场直播化解恶意投诉;最惨的是财务小张,抽到"王爷爷罢工",得自己上手拉坯完成订单。
"这不公平!"小张看着自己歪歪扭扭的陶碗哀嚎。
夏澜举起碗底刻的编号:"但客人给了五星好评——说就爱这份笨拙的真诚。"她点开后台数据,所有处理过危机的员工,当月客户满意度都高出平均值47%。
真正的考验在午夜降临。警报突然响起,模拟"网络全面瘫痪"的红色应急灯闪烁不停。当团队跌跌撞撞聚集到广场时,却发现夏澜和王老爷子正悠闲地泡着茶——老人用炭笔在木板上记账,周婶打着算盘,连智能咖啡机都被改装成手摇研磨器。
"记住,"夏澜在火光中举起茶杯,"科技是翅膀,但脚要踩在地上。”
团建最催泪的环节在"记忆博物馆"展开。每位成员都要存入一件物品和一段故事——技术员小林放了摔碎的第一台无人机,上面刻着王老爷子教的修补纹样;保洁阿姨带来游客落下的玩偶,说着怎么帮孩子找回的经过;连实习生都贡献了画满问号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