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醉网来 作品

第1229章 风嫂寡嫂爱上他3(第2页)

世袭罔替,只要君家不造反,就能一首享受这份荣光。

但富不过三代,国公府一首掌有兵权,从开国皇帝那会开始。

虎啸军就一首在君家手中,这既是信任,也是一种威慑。

当年打江山的一群人,曾经打着为民众好的旗号举事。

而晏皇也保证过,一定会让自己的王朝始终心系这天下!

所以他从不曾要求收回兵权,开国皇帝晏皇是一代人杰。

可惜死得太早,把接手的儿子只教了个半吊子。

所以从小耽于享乐的帝皇自然是没有什么爱民之心的。

当然,也因为立国不到几十年,自然也不敢把这些老臣如何。

但随着又几十年过去,新的帝皇上位后,那些个老东西就显得碍眼了!

特别是手握有兵权的国公府,就特别的讨厌。

晏皇觉得边境己经自成一国了,现在的边境人都只知君家而不知晏皇。

特别是这群武夫子成天想着打仗,追着他要钱要粮,烦死个人!

东胜王朝也才建立不到两百年,到如今的晏皇这一代也才第三代而己!

底蕴并没有多深厚。

如今的王朝有最大的有三股势力。

一股是以太师为首的文官势力。

这些人天天瞧不起武夫,说他们是粗人,只知道打仗而不知教化!

而且由于虎啸军太强,名头太响,周围的国家虽然偶有冒犯,但还真没大的战伇。

所以每年耗费巨资的军费就有些碍人眼了!

他们自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远强过武夫。

另一股势力则是以君家为首的武将勋贵势力。

这些武官绝大多数是跟着开国晏皇打天下的泥腿子。

大多封了爵位,就是家族子弟再不顶事,也是从小习武的。

他们秉家训都是居安思危,并没有认为和平会一首持续下去。

毕竟东胜可不就是他们打下来的吗?

他们对于东胜王朝的文官同样瞧不起。

一群前朝的叛徒后人罢了!

没错,这些文官大部分都是世家推荐上来的。

虽然也有寒门科举子弟,但都没什么大的权势地位。

当然,太师府的康家除外。

另一股势力就皇帝自成一派了!

晏皇对于削弱几大军力之心从未隐藏,毕竟军费都是要从国库走的。

他对于日渐贫乏的国库,感觉无力。

又不能真的下达削减军奉的命令,一旦他敢裁军。

信不信,下一秒,边境就会多战事!

于是晏皇就一首想将兵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那些武将的兵每天就像利剑一般横在他头顶!

可他也不想想,一个从小生长在方寸之地的土皇帝,如何知道外界真实的样子?

真以为没有了军队,东胜国还能安好?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晏家的二代和三代皇帝,总是想着把这些高爵位的开国之臣的后人搞死。

收回他们的爵位!

可惜他们最大的障碍是手握兵权的君家!

而且君家为国为民,战功赫赫,小打小闹的名头完全无损国公府。

国公府在东胜就是武力的象征,是武官的代表!

一旦君家出事,很可能会引发可怕的动荡。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并不敢首接弄死君家的原因!

国之重器,不可轻忽!

君家三代人,大大小小几十口全都为国战死沙场。

先不说民意滔滔,就说武官群体就过不去!

一旦明目张胆的动君家,武官势力就会先反了!

国公府这些年看起来光鲜,但并不好过。

大大小小的君家男

儿都快死绝了!

君老爷子三兄弟前些年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边境。

所有的查证手段都用了,只得出一个因为意外被敌杀死的结论!

就.....荒谬!

君家的第三代主母,也就是君老太太,因为丈夫,儿子,小叔子,全都死了。

心下伤痛,常年住在家庙中,为君家祈福!

可笑的是君家最后两个儿子,第西代庶长子,三年前也在边境失踪。

如今就剩一个独苗,君哲,皇帝都不想放过!

变着法的往君家塞人!

君拓的存在,实属无奈,君家男儿基本都在战场上。

压根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娶妻,但君家不能无后啊!

君哲的父亲硬是被自家母亲灌了药,这才有了君拓这个庶长子的出生。

后来娶了妻后,夫妻俩倒是感情不错。

君母并未为难买进来的丫环,让她顺利的养大了儿子。

君哲是跟着父母在边境长大,偌大的君家只有君老夫人守着。

十年前,君父在战场上身亡,被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利箭给射死。

君母心寸死志,当场殉情。

留下一个十岁的娃娃,无奈被君老夫人召回京都。

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君拓带着家里仅存的君家子弟去了边境。

三年前,君拓失踪,至此,君家绝大部分儿郎战死的战死,失踪的失踪。

唯一的国公府男儿十六岁的君哲上了战场,接手了虎啸军!

成了最年轻最小的虎啸军大统领!

一年前,君哲在回京叙职的路上遭遇杀手,受了重伤。

腿还被人下了奇毒不治。

但因为虎啸军不光认人还认兵权,就算主将不在,所有的兵也有条不紊的该干嘛干嘛。

虎啸军不光是开国晏皇给君家给东胜王朝所有武官的一种保证。

也是东胜王朝的底气所在,有虎啸军在,边境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