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二)
七月流火,北境的戈壁热得像块烧红的铁板。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都仿佛在扭曲。卫子歇在练兵场教新兵刺杀,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砸在地上能扬起细小的尘烟。士兵们的训练热情却丝毫未减,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忽然有亲兵跌跌撞撞跑来,嗓子都哑了:“将军!齐太子带着郡主来了,就在城外!”
他策马赶过去时,正看见那辆熟悉的乌木马车停在护城河外。温瑾潼穿着件月白的衫子,正弯腰给车边的栀子花浇水,裙摆沾着草屑,鬓角的碎发被风吹得乱了,却笑得比头顶的日头还亮。齐太子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把折扇,扇面上画着北境的戈壁,边角处却藏着朵极小的栀子花,像个怕被人发现的秘密。看到他们的到来,卫子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怎么来了不提前说?”卫子歇接过温瑾潼递来的水囊,指尖触到她的手,烫得像揣了团火。“想给你个惊喜呀。”她的脸颊红扑扑的,指着城墙垛口,“你看,活了吧?”
城墙上的栀子花确实活了,白色的花瓣在烈日下有点蔫,却倔强地挺着,花瓣边缘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卫子歇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自己亲手栽这些花苗时,副将还笑他痴傻,说北境的风沙能把石头磨圆,哪养得活这么娇贵的花。如今看来,这些花和北境的士兵们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齐太子说要在北境开个学堂。”温瑾潼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拨开花叶下的土,“教汉人和西狄的孩子一起读书,学汉字,也学他们的话。”齐太子在一旁点头,手里的折扇轻轻敲着掌心,“先生说过,天下的道理,不是靠刀枪讲的。”开办学堂,是促进民族融合、化解矛盾的好办法,卫子歇对此十分赞同。
卫子歇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学堂,木头架子在戈壁上支起来,倒像是只展翅的大鸟。百姓正在忙碌地施工,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忽然觉得眼眶发烫,想起温北君临终前的话,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城主躺在病榻上,枯瘦的手抓着他的手腕,说天下这盘棋,最终要落子在人心上。赢得人心,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
秋收时,北境的粟米熟了。金灿灿的谷穗压弯了枝头,风一吹,田埂上就滚起金色的浪。远远望去,一片丰收的景象,让人满心欢喜。卫子歇和齐太子并肩站在田埂上,温瑾潼提着个竹篮跟在后面,里面装着新酿的栀子花酒,陶瓮的封口一打开,酒香混着谷香,在风里飘出老远。
“你看。”温瑾潼指着田埂边的栀子花,眼睛亮闪闪的,“开得多好。”那些花确实开得好,白色的花瓣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光,倒像是谁撒了把星星在草丛里。卫子歇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先生也是这样站在临仙城的田埂上,看着金黄的稻穗,捋着胡须笑,说这才是天下该有的样子。丰收的喜悦,和平的景象,这便是人们心中最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