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易南生 作品

第602章 亭亭如盖(二)

“往南再走三十里,就是边境线了。”王小虎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上个月有股流寇想从那边绕过来,被咱们在了望台发现,直接打退了。”他说起这事时,眼里满是自豪,仿佛那不是一场凶险的战斗,只是打赢了一场寻常的比试。 瑾潼望着那片云雾,心里清楚,看似平静的山峦背后,藏着多少看不见的暗流。她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摊在木板上,地图边角已经磨得有些毛糙,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记号。“这里的布防还得再调整下,”她指着一处山谷,“派两个人常驻在那边的山洞里,能提前半个时辰发现动静。”

王小虎凑过来仔细看着,时不时点头应着,阳光落在他年轻的脸上,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他却浑然不觉。瑾潼忽然想起李敢,那个总跟在温北君身后的少年将军,当年也是这样,听温北君部署军务时,眼睛亮得像星子。后来李敢战死在边关,温北君在他坟前栽了一株梅,说等梅花开了,就当他回来了。

“将军,您在想什么?”王小虎见她出神,小声问道。

瑾潼摇摇头,把地图叠好:“没什么。天黑前把布防调整好,我去看看你们的伙房。”

伙房就在营地旁边的山洞里,洞口用石头垒了半截墙,挡住寒风。一走近就闻到一股香气,灶台上炖着一锅野菜汤,咕嘟咕嘟冒着泡,旁边的石板上摆着几个窝窝头,黄澄澄的,看着就扎实。

做饭的老兵见瑾潼进来,慌忙在围裙上擦着手:“将军,您要不要尝个刚蒸好的窝窝头?掺了玉米面,甜丝丝的。”

瑾潼拿起一个窝窝头,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咬了一口,确实带着点玉米的清甜。她记得小时候在军营里,伙房也常做这样的窝窝头,温北君总把自己的那份分给她一半,说小孩子多吃粗粮长得壮。

“最近粮草还够吗?”瑾潼问道。

老兵叹口气:“还行,就是盐不多了。前几天送粮的队伍被大雪堵在了半路,估计还得等几天才能到。”

瑾潼皱了皱眉,盐是行军打仗的必需品,缺了盐,士兵们哪有力气操练。她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个小陶罐,递给老兵:“这里面是精盐,先拿去用,我让人再往这边送些。”这是她出发前特意让后厨准备的,知道边境时常缺盐。

老兵接过陶罐,眼眶有些发红:“将军,这怎么好意思……”

“拿着吧,”瑾潼打断他,“士兵们保家卫国,总不能让他们吃不上盐。”

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急促得像是有急事。王小虎快步跑进来,脸色有些凝重:“将军,南边哨所来报,发现一小队不明身份的人,正往这边来。”

瑾潼心里一紧,放下手里的窝窝头:“带了多少人?武器如何?”

“大约二十人,都带着刀,看着不像正规军。”王小虎语速很快,“柱子已经带人去盯着了,让我来请示您要不要拦截。”

瑾潼走到洞口,望向南方的山路,那里隐约能看到几个移动的黑点。她沉思片刻,道:“先别惊动他们,派人绕到前面的峡谷,把出口堵住。我们去山腰的密林里等着,看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士兵们动作很快,转眼间就收拾好武器,跟着瑾潼往密林里去。老驿卒也想跟着,被瑾潼按住:“您留在营地,看好这里。”老驿卒只好点点头,眼里满是担忧。

密林里枯枝败叶积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瑾潼让士兵们分散开来,隐藏在树干后,自己则和王小虎躲在一棵老松树下。寒风穿过树林,吹得梅树枝桠摇晃,花瓣落了他们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