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431:难(第2页)

重建两座可作为险要固守的城池,首先需要大量的物资,其次得发动民夫。

总不能安排刘备军中士兵去建城吧,那他手下这六万多人恐怕是有点捉襟见肘。

行军打仗,一件多么严肃的事情,要的就是争分夺秒,这两座城池越早建成越好。

别说拖一两年,到明年还没修好刘备估计自己就得翘翘。

每拖延一秒钟都是对刘备防守能力的考验。

赶工期,就得投入人力。

而项羽绝不会看着刘备重建两座城池,刘备需要安排大量军队沿河驻扎,抵御项羽进攻。

从这方面讲,发动民夫是必须的。

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淮阴两城在最前线,民夫敢冒着战火修城吗?

虽说刘备本意不是拿民夫填前线,但从事实出发,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安排到最前线,貌似也没差。

这种情况下,大概率会发生民变。

刘备绝不会这样做。

诶,您猜怎么着?民夫又不能发动了。

把后方的预备役拉来补充兵力吧,时间全浪费在调度兵力上了。

单某某郡、某某国肯定掏不出足够的预备役,等临近数个郡国集结完,黄花菜都凉了。

再者,这一年内,随着刘备飞速扩张,他麾下士兵数量也呈现出激增的态势。

他现在有二十万士兵,青州一年产粮大约可供养十余万士兵,按理说徐州供养剩下的几万士兵不成问题,但去年徐州可没能正常产粮。

刘备现在已经在前线投入了六万兵力,继续往前线调兵,他怕后勤吃不消。

总结:用士兵,现有人数不够;从后方调兵,远水解不了近渴。用民夫,是让他们送死,刘备不忍为之。

分析来分析去,刘备发现自己陷入了死胡同。

怎么做也不对。

百般无奈之下,刘备询问麾下谋士意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刘备甚至担心议事的时候项羽突然渡过河来。

还是那句话,没水军啊。

有言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现在水军主将是岳飞还是戚继光,亦或者俩人都不行,最终得自己上,刘备也没个准信。

从一干北方人里挑水战将领这种事,笔者觉得曹操应该尝试过。

刘备进攻东吴的时候,或许也挑选过水战将领。

总结起来,这事儿就一个字:难。

这真是系统给刘备乱入了几个历史上会打水仗的将领,不然单靠三国本土角色,刘备只能让太史慈和徐盛上了。

俩人vs项羽军团,其实跟送死差不多。

等挑选好将领,下一步便是操练水军。操练时长视将领才能而定,就客观规律而言,明年大概率依旧不能上场。

毕竟牛逼的是岳飞和戚继光,底层士兵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就好比一个资质普通的学生,遇到了好老师,那他可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可你非要让他跳级,跟大他三四岁的学长比,未免太强人所难。

这种事情急不得。一着急,保不齐就成了下一个曹操。

好在现在战船到手了,不至于连组建水军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