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237章(第2页)
同桌虽然惊讶,但是高中生在晚自习是很乐意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的。而左悉听着对方的描述、回忆起了之前听到的一些传言,不由得皱眉。
“怎么会呢?”
能够写出这样荒诞嘲弄文字的文学天才,怎么会有着如此“充实美满幸福”的校园生活、怎么会如此地对生活富有热情?
难道她是那种“把痛苦留给读者”的类型吗?
但那小说看起来又像是某种程度上的自述。
带着这份困惑与一点点好奇,原本不打算加入任何社团的左悉、加入了文学社。
左悉当然没有一加入文学社就直接接近孟秧,她只是正常参加社团活动、慢慢和对方以正常的速度熟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对方的生活。
而在日常的攀谈中左悉能得知,孟秧的阅读量确实很大,算是同龄人之中为数不多看得文学作品和自己一个数量级的。
而且,熟悉后才发现,孟秧也出生于书香门第。
母亲曾经是知名记者、如今专攻非虚构写作理论——左悉甚至看过她母亲写的书籍。
而她的父亲,更是名俄国文学领域的专家。
“难道她的作品、只是源自于基因里的天赋和从小的熏陶吗?”
“所以她才会在能创作出那种作品的前提下、还保持着这样热忱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情?”
左悉倒是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源于苦难、更不觉得作家一定都是痛苦的。
可那样底色苍凉的作品、那样如皮肤下血管破裂的淤青被按压时阵阵钝痛的文字,真的不需要创作者源自内心的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