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肥熊 作品

第371章 要让他们走上正道(第2页)

亲卫领命而去。

赵括望向窗外,眼中寒光闪烁。

“安禄山,吐蕃,你们以为我赵括已无兵权,便可趁虚而入?”

他低声一笑,语气冷峻:“这一战,我必让你们血染幽州。”

马蹄声声,再次响起,赵括披甲上马,率领旧部,踏出长安城门。

风掠过戈壁,吹动他的衣袍,仿佛回应他的誓言。

战争,尚未结束。

而赵括,也将在这场风暴中,迎接命运的最终审判。

赵括率军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在第七日抵达幽州城外。远远望去,城头旌旗猎猎,士兵列阵而立,气氛肃杀。王敬之早已率军出城迎接,见赵括归来,神色激动。

“赵括,你终于回来了。”王敬之快步上前,拱手道。

赵括翻身下马,目光扫过城外布防的士兵,眉头微皱:“吐蕃大军可有动静?”

王敬之点头:“吐蕃使者已入范阳,安禄山与吐蕃结盟,三日后将再度南下。李延庆已率骑兵出城布防,然兵力不足,若敌军两路夹击,恐怕难以支撑。”

赵括沉思片刻,随即下令:“传令各军,加强城防,命李延庆即刻回城,不得延误。”

王敬之领命而去。

赵括缓步走向城门,心中却已翻涌起万千思绪。他虽已重返幽州,但局势比他预想的更加严峻。吐蕃与安禄山联手,幽州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赵括,你若真忠心,便该听从朝廷调令。”杨国忠的声音仿佛仍在耳边回荡。

“忠心?”赵括低声一笑,眼中寒光闪烁,“若朝廷真信我,又怎会在我最需要支持之时,夺我军权?”

他抬头望向幽州城,心中默念:“幽州,我回来了。”

---

范阳城内,安禄山接到来自吐蕃的最新军情,嘴角微扬。

“吐蕃大军已南下,直逼河西,论钦陵亲率五万精兵,将于三日后与我军会师于幽州城外。”安禄山缓缓开口,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

史思明皱眉:“大人,赵括已重返幽州,他若全力守城,恐怕不易攻破。”

安禄山冷笑道:“赵括虽善守,但他已被朝廷疑忌,若无援军,仅凭幽州一城之力,岂能抵挡吐蕃与河北军联手?”

他随即下令:“传令各军,整军备战,两日后,再度南下。”

史思明迟疑片刻,终是点头:“属下遵命。”

安禄山望向南方,嘴角微扬:“赵括,你若早些归顺,何至于此?这一战,我必胜。”

---

长安皇宫,御书房内,李隆基神色凝重,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奏报。

“陛下,赵括已重返幽州,安禄山与吐蕃大军已整备,两日后将再度南下。”太监低声禀报。

李隆基沉吟片刻,终是缓缓开口:“传旨,命河西节度使郭知运率军支援幽州,务必稳住北疆局势。”

裴仲达闻言,大喜道:“陛下英明,赵括虽善战,但若无援军,恐难独力支撑。”

杨国忠冷笑:“赵括若真忠心,便该早请援军,如今战事已起,才请援,岂非误国?”

李隆基眉头微皱,未再言语。

裴仲达急道:“陛下,若不速派援军,幽州恐难支撑。”

李隆基沉吟良久,终是点头:“传旨,命郭知运即刻出兵。”

---

幽州城内,赵括召集众将议事。

“吐蕃与安禄山联军已整备,两日后将再度南下。”赵括缓缓开口,目光如炬,“幽州虽有城防,但兵力不足,若敌军两路夹击,恐难支撑。”

李延庆率先开口:“大人,若无援军,幽州恐难守住。末将愿率骑兵出城,与敌军周旋,为主力争取时间。”

赵括点头:“好,你即刻率骑兵出城,绕道敌军后方,伺机袭扰,牵制敌军。”<

/p>

王敬之皱眉:“大人,若敌军主力压境,幽州恐难守住。”

赵括目光坚定:“幽州不能失,我已命人快马加急,向朝廷请援。若援军能至,幽州可守。”

他顿了顿,语气沉稳:“若援军未至,幽州亦不可失。我已下令城内士卒加强戒备,并命百姓迁入内城,以防战火波及。”

众将皆是神色凝重,齐声应命。

赵括望向窗外,心中默念:“幽州,我必守住。”

---

两日后,幽州城外,战鼓震天,尘烟滚滚。

安禄山与吐蕃联军浩浩荡荡,兵临城下。

赵括立于城楼之上,望着远方的敌军,神色冷峻。

“赵括,你若识时务,便该投降。”安禄山策马上前,高声喊道。

赵括冷笑:“安禄山,你勾结吐蕃,背叛朝廷,今日我赵括便替天行道,将你诛杀于此!”

安禄山怒极反笑:“赵括,你已无援军,若再不投降,幽州必破!”

赵括目光坚定,拔剑高举:“幽州将士,誓死守城!”

城头士卒齐声怒吼,战鼓声声,震人心魄。

战火,再次点燃。

而赵括,也将在这场风暴中,迎接命运的最终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