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发动机的研发(第2页)
还有一项重要的产业布局,就是橡胶树种植,最先种植的海南已经有几年了,但橡胶树还没成年。但农业部在组织大量的育苗,向婆罗洲运送,在那边寻找适合的土地或者垦荒进行种植。
世界已经被“丰南号”改变,否则南洋的橡胶产业将是英国人主导,而且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广东福建拐卖大量“猪仔”去南洋种植橡胶,这个时期去南洋的劳工境遇是惨不忍睹。
猪仔”贸易在汕头等沿海港口持续了五、六十年,给东南沿海一带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仅1876年~1898年的二十二年间,从汕头被运往荷属、英属东南亚殖民地的契约华工有151万多人。
所以,当初沈云峰要介入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是基于这一历史情况,那时候,“丰南号”不站出来阻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会答应劳工输出。
而华人自己开辟橡胶种植园,有“丰南号”作为主导,对工资、生活待遇有了一个样板,其他种植园也都必须按照这个样板来,否则招不到工。
杜仲橡胶的产量还是远低于橡胶树,目前只能满足“丰南号”的自用,要真正大范围应用橡胶,甚至成为商品,还是得靠大面积种植橡胶树。
前期大面积种植的油桐树已经进入丰产期,正值造船业的蓬勃发展,桐油这种物资给粤西山区农民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丰南号”也获利颇多,成为经济作物中仅次于烟草的利润大户。
大量的利润流进来,养活了“丰南号”已经十万人的安保队伍和数十万人的职工、技术人员和教师等等,还有一大部分进入各项军工产业研发。
发动机的研制已经进入细分领域,分为船用柴油机、拖拉机等工业用柴油机、汽车用柴油机以及汽油机的研制。
在船用柴油机领域,沈松已经没啥可指导的,他只是一个大专毕业的汽车修理工,对大型船用柴油机并没有什么了解,穿越带来的所有资料中也没有这种比较冷门的知识,所以,彻底扔给了研发团队去研发了。
沈松还是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牵头搞汽车类的发动机。粤西的道路路网正在逐步的扩张,汽车运输已经有了用武之地。虽然有大型拖拉机可以顶用,但车用发动机还是未来的方向,尤其旋翼式飞机的汽油发动机的研制,已经立项,要赶在西方应用前上天,那现在就必须开始研制了。
飞机用发动机已经不能使用柴油,必须要爆震少的汽油作为燃料,另外一大难点就是不能用液冷方式冷却发动机,在空中一旦液冷发生泄漏,那就玩完。
穿越后搜集的资料中勉强能找到几页关于旋翼式老式星型发动机的外观图还有少许文字介绍,这就是研发的所有基础,所以,难度还是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