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 作品

第493章 战备竞赛(第2页)

现在这两个海上强国已经不能像以前定位为沙俄和法兰西,至于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到底该怎么定义,英国人也不知道。

论军舰的排水量和火炮装载总量,中国海上力量其实是很低的,但是偏偏英国人和法国人联起手来都输了。

不过这不妨碍朴茨茅斯皇家造船厂已经收到钢铁蒸汽舰的订单,橡木风帆舰船淘汰已经成为大的趋势,在联军远征之前已经是既定的战略。只不过在联军失败之后,提速了,而且设计的指标也提高了。

伍尔维奇皇家兵工厂也收到了研制重炮的订单,对于大英帝国来说,这不仅仅是提高军事实力的要求,也是工业化拉动经济发展重要的一个环节。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究其本质,还是国力的较量,军事是表象,国力才是根本。在国力上,经济、工业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缺一不可。

对于中国来说,要补足的弱项太多,这也是沈云峰在外围的世界局势初定之后,就一门心思投入到工业生产上去的原因。

惠农公司覆盖面的再次拓展,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三支叛军的人口外迁,又减少了国内粮食的消耗,都为清廷建立一支人数众多的新军提供了粮食方面的保障。

而工业才是强大的骨架,要打好这个骨架,沈云峰除了将重点放在自己的大本营之外,一个是东北,一个就是长江下游。

淮南的煤通过瓦埠湖、派河、巢湖、裕溪河的水运运送到芜湖,然后从芜湖运送到马鞍山和铜陵,一个冶炼铁,一个冶炼铜。

同时在铜陵和芜湖建热电厂、水泥厂,芜湖建立造船厂,这样就将芜马铜作为了江南的工业基地。选择这里,除了煤炭和铁矿铜矿资源以外,就是这里是鱼米之乡能养活大量的脱离农业生产的工人。

水运这里也通江达海,对于消化钢铁的造船业来说,也是天然的有利条件。

至于铁路这玩意,消耗钢铁量和投资太大,包括后期养护的人员牵扯问题,包括沿途的安全管理这巨大的后期投入,沈云峰决定还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把技术给清廷,让清廷去做这么巨大的投资。

否则,按照“丰南号”的体量,一旦扎进铁路这么巨大的投资项目里,第一个影响的就是造船业的速度。

粤西总体上依靠内河水运、海运,加上“丰南号”建设的道路网,足以应付。

芜马铜的整个建设周期初定是十年,但是沈云峰的规划是第二年就要有收入。只要煤炭运送到了芜湖,就开始小炉先炼铁,然后开辟农具市场,煤炭也可以出售,长江下游平原地区缺柴火,煤炉这玩意可以在这里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