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 作品

第502章 飞机的研发(第2页)

万吨船体也不是太难,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就等比例放大3000吨级的军舰,先造5000吨级,再进行设计上的修正。

船厂的工程师已经多次去香港,研究缴获的英法大型战舰的设计,主要是对比剔除一些不良设计,然后再根据柴油机驱动的特点来取长补短。

未来的军舰,将要实现基本的电气化,例如照明,炮台的电动转向,炮弹运输的电动辅助等等。

电气化将成为“丰南大学”一门新的学科,未来需要大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无论军舰、潜艇、坦克、飞机,电气化是未来的方向,既然是穿越者的事业,那必然要提前到位。

“丰南号”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大搞工业的氛围之中,当然,还有搞钱,没钱就没有军事投入。

清廷也沉浸在大搞工业的氛围里,泱泱大国,人才众多,有了“丰南号”冶炼技术的加持,下游产业也就纷纷起来了。

比如米涅枪的制造,从“丰南号”购进的枪管数量上受制于人,就开始手搓枪管,质量虽然不如“丰南号”机器铣出的膛线好,但是也凑合着用。

蒸汽机这玩意技术到手之后,也开始大量培养技术人员,而且也开始创新。中国人口多,聪明人也多,尤其蒸汽机船有大量的市场,同样可以有丰厚的收入。

既然进入火器时代,控制民间铁器就没啥意思了。现在又有了东北的炼铁厂,清廷在北方也开始投入大量的铁制农具。甚至将回收的冷兵器也开始熔了铸造农具,还能回收银钱。

太平军的问题解决之后,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厘金收归朝廷和地方分成之后,国库也开始充盈起来。英法联军的俘虏也在分批卖,这部分银两要分给“丰南号”一半,但也是一笔大收入。

有了钱之后,奕欣确定了几个重点,一是要建立自己的造船业,不仅仅是丰南号支撑的民用船只建造,要造军舰。丰南号给的战列舰大部分是风帆舰船,奕欣现在也睁眼看世界了,知道蒸汽机战列舰才是未来的趋势,必须要转型。

这一点,朝上都形成统一意见,再花钱都要投入,不能被“丰南号”卡住脖子,包括步枪和火炮。

二是要加快关外的移民,在东北要修建更多的卫城,军民两用。东北的新军数量要增加到5万。

三是要全面更新军队装备,无论八旗军和新军,都要全部更换为火器,至少要达到英国人的标准。按照先东北、西北,再逐步向南。

在如何对待粤西的问题上,这在朝中是一个禁忌,从来不会有朝臣在公开场合表露观点。

主战派也不敢表露观点,打不过是关键,哪个傻缺在朝上提出来,那就是害奕欣跳坑。

主和派大多数是秉着和气生财的想法,先搭“丰南号”的车,先挣钱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