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北宋经济课8(第2页)
“在这里我们可以插一点题外话,宋朝的科举制度彻底的取消了门第的限制,无论是士农工商,只要是稍微有些文墨的人都可以去报考,应举入仕,这增加了宋朝的取仕范围。”
天幕上唐朝之前的人在天幕之上还说着一些酸话。
尤其是汉朝或者是汉朝之后,那个时候世家形成,横行霸道,他们坚信下面的普通百姓和他们不是一个东西,那个时候的平民在他们眼里是黔首,不是民。
现在就算是有天幕出现,一时之间汉朝以及到南北朝的观念还没有那么快转变。
有些机智的人已经开始承认平民百姓的力量和智慧,但有些人还在固守残缺,说起宋朝的科举制度,就酸了吧唧的。
但是日月不会因为他们的不喜就停止转动,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挽留就停止前行,同样的,社会不会因为他们伸手,就停止发展。
宋朝人则是与有荣焉,宋朝的确是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
尤其是后面点出来的人数,不只是别朝的人吃惊,宋朝人自己的也吃惊。
“在两宋三百年间,每科取士高达几百人,甚至是上千人,从史料当中查询得知,北宋登科者约为六万多人,南宋则是五万多人,这十多万人参与考试,背后是数百万争取入仕的读书人!”
(竟然有如此之多。)
(所以宋朝进士的含金量高啊!)
(之前朱姑娘说过所谓的千年龙虎榜,我看是龙虎来了都要趴下,因为个个都是文曲星。)
(那可不是?)
(宋朝士大夫的待遇很好,看看他们的俸禄就知道了,不记得是几品了,反正一个月的俸禄够一个中产家庭吃好几年。)
(有点夸张了吧?不过确实待遇很好,而且那个时候你不是士大夫也挺危险的,就算是做点小生意都挺危险。)
(不是说吸平民百姓的血才这么富裕的吗?)
……
天幕上的弹幕密密麻麻的,有羡慕的,又说自己以后也要读书的,又说自己要经商的……
朱清谷也只是抽空看了一眼,确认没有大范围骂战就又把注意力转了回来。
至于有些人说酸话,说就说吧,以前也不是没有人说过,就算是他们说酸话也不能阻挡天下大势。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使得士大夫阶层治理天下的权限有所扩大。”
“宋代士大夫阶层是在农业文明以及中央官僚制度当中成长起来的政治精英,他们所盛行的是‘内圣外王’合一之道,也因此他们可以勇敢的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且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甚至可以和皇帝争辩。”
“士大夫阶层是一系列开明政策之后的背后推手之一。”
下面坐着的皇帝和臣子也眉眼微松,之前从表面上看待问题,看到的自然是表面的情况,正如同易梅说的那样,宋朝重视文人,有好也有坏,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