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松韵学院(第2页)
学院的大门极为高大结实,门前还设有一座安保亭,到时候会请一些四十左右的妇人夫郎过来看守院门。
松韵学院从学生到老师,预计全是女子和哥儿,安全隐患必须要加强。除了看守院门的人外,白日里王知县也会派捕快在外面巡逻。
一行人走进学院,沿着围墙的墙边全都种着漂亮的花草,正前方则是一长排的屋子,两侧各有一个小门,白日里打开可以穿行到后面。
梁管事介绍道:“大人、东家,一进院子里左右各有五间教室供学生进学,中间的堂屋叫智堂,是给夫子们办公用的。”
中堂很大,前后共有四门,同样也可以穿行至后面的院子。
他们从中堂穿过去,走到后面,这里面就被分的五花八门了,按照孟晚的要求建了五座院子。其中一座最大的院子门前挂着“慧一算数”的牌子,这个也是必学科目,但不像智班那样要求严格,实在学不学也可以去学旁的。
而后四个院子分别是“慧二刺绣”、“慧三纺织”、“慧四烹饪”、“慧五药理”。
穿过这五个慧班的院子,接下来便是食堂,最后排则是两层楼的一长排宿舍。
宿舍的条件差点,预计招满学生的话是六人一间,桌、椅、床和衣柜都有,个人用品和铺盖要自己带来。
学院每个季节都会给学生发两身校服,这个是孟晚找余家的人定做的,都是粗布短打,样子简单大方便于行动。
“不错,辛苦诸位了。”孟晚诚心诚意的给在场众人弯腰行了一礼。
宋亭舟就在旁边看着,谁敢受他一礼?都忙着推脱开来。
“孟东家客气,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当年要不是您,我们红山村也没有今天。对了,那个……厨房外头的井是我们红山村的年轻汉子们帮忙给打的,他们想让自家弟弟妹妹来学院读书,您能不能多给我们红山村几个名额?”
红泥村里长一屁股将人挤开,“孟东家,我们红泥村的娃娃们还跑来学院给种花,墙边那些野花都是她们从山里采的,都盼着进书院来读书呢。”
跟在宋亭舟后面的单教授叹为观止,本来以为是孟夫郎建学院是个胡闹,没想到赫山县竟然还真有人捧场。
宋亭舟冷不丁的问了他一句,“松韵书院乃民心所向,你治理下的府学呢?赫山县的学院都已经准备迎接新生,县学的改造却还差一半,这就是你对本官的交代?”
无故被上司责问一通,单教授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大人息怒,县学改造已经完成大半,只是县学占地面积比松韵学院大上不少……”他后面想为自己辩解的话,在宋亭舟越来越深沉的视线中无声消散。
“能力不足便该在自身上找原因,怎可借口推卸?松韵学院已经游观完毕,还不速去县学看是否有何处不足?”宋亭舟不满的呵斥了单教授一顿。
他这番话说完,不光单教授慌乱,连王知县和教逾等人也是诚惶诚恐。
西梧府的县学及府学要经历一次彻底改造,在原有的院校外再重新扩建出一座庞大的学院出来,以供没有功名的普通学子入读。
其读书所有费用都由官府承担,当然,仅有三年时间。三年内,若是考中童生,便能入县学内新建的童生院,同样再由官府出资供读三年。直到三年后考中秀才,才算是真正的由朝廷承认的秀才,脱离普通农户。
除此之外,县学外的私塾中若是有品学兼优的学子考中秀才,一样可以获得官府的大量嘉奖。
西梧府所有秀才中排名前百者,科考的盘缠一应由官府承担,若是考中举人,那不论排名多少,官府都将承担他们进京赶考的盘缠。
这是以目前宋亭舟的能力所能做到的极致了。
“好久没回赫山了,糖坊那里我还要去一趟,藕坊那边也要叮嘱叮嘱。”打发走了其他人,孟晚和宋亭舟悠闲的在街道上闲逛。
赫山县浅浅深深的道路就像是这座城蜕变所留下的证据,路边的街道熙熙攘攘,多了许多孟晚没见过的新铺面。
宋亭舟一手牵着孟晚,另一只手撑着伞以遮蔽天上耀眼的烈日,“我陪你去。”
孟晚不急不缓的扇着团扇,“县学那边你不去看看吗?”
宋亭舟想起那些愚钝的下属便不自觉的释放冷气,“晚些时候再去也不迟。”
“夫君你看看那是什么店?”孟晚拉了拉他的手,使宋亭舟脸色瞬间回温,“我过去看看,你在这里等着。”
前面道路旁边似乎开了一家极小的铺面,但门口的人却络绎不绝,宋亭舟在赫山不是什么生面孔,有人认出了他。
“是宋大人!”
“宋大人回来了!”
“宋大人你也来买石花糕吗?你排前面来。”
宋亭舟对众人笑笑,“不必管我,你们买你们的。”
说是这样说,见他不肯插队,排到队伍前面的那些人纷纷退到他后面重新排队去了。
宋亭舟无奈的走到前面,摊主不是当地人,听到旁人叫宋大人也跟着叫了一句,“宋大人,您要几碗石花糕?”
宋亭舟伸出两根手指,比了个“二”后,摊主熟练的做起石花糕来。
宋亭舟见他把泛着凉气的琥珀状东西舀进两个空碗里,再往里添上半碗切成小块的桃子、荔枝、橘子,接着浇上两勺在井里镇得冰凉的糖水。两碗石花糕就做好了。
“多少钱。”宋亭舟掏出荷包来问。
那小贩连连摆手,“不要钱,大人拿去吃就是了。”
后面的人跟着起哄,“大人尽管端走,我们给钱就是了。”
宋亭舟眉头轻皱,“多谢诸位乡亲的好意,不必了。”
他并没吃过石花糕,也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做的,估摸着抓了一小把铜钱放到桌上,端着两碗凉食就走。
后面小贩惶恐的喊:“大人,您给多了。”
“无碍,你远走他乡来做买卖实属不易,收着吧。赫山是个好地方,还望能留住异乡之客。”宋亭舟听出小贩的口音不似西梧府当地,猜到他是其他地方的人,将石花糕带到赫山县来卖,心中不免欣慰。
碗还是要还给摊贩的,他们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孟晚惊喜的接过他手中的石花糕,两人就站在街边吃,“这是什么?凉粉?”
他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尝了一口,入口冰凉,“不是欸,比凉粉脆,真好吃,你快尝尝。”
宋亭舟也舀了一勺入口,入口甜脆,果真不凡,“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