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724章 每顿多吃点

我和医生的讨论

我:“张医生,我最近在琢磨减肥的事儿,想从饮食上调整,但拿不准哪种方式更合适,您能帮我分析分析吗?”

医生放下手里的病历夹,抬眼看我:“具体说说你的想法,是想控制热量摄入,还是调整进食频率?”

我:“都想试试,但不知道哪种更科学。我听说两种方法挺流行的,一种是少吃几顿,比如一天只吃一顿,或者16+8轻断食那样一天吃两顿,就是两顿可能得吃得多点才能扛住;另一种是少食多餐,三四个小时吃一次,每次都吃很少,说是能把胃饿小,慢慢就瘦了。这两种到底哪个好啊?”

医生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先给你纠正个误区——胃是不会被‘饿小’的。胃本身是个有弹性的器官,就像气球,空腹时可能只有拳头大小,吃撑了能扩张到原来的几倍,但这是正常的生理伸缩,不会因为长期少吃就变成‘小胃’。所谓‘饿小胃’,其实是身体适应了少量进食后,饥饿感变弱,主观上觉得吃一点就饱了,本质是饮食习惯的改变,不是胃的物理尺寸缩小。”

我愣了愣:“原来是这样?那少食多餐说的‘饿小胃’其实是错觉啊?”

“可以这么说。”医生点头,“咱们先拆解这两种方法的利弊。先说第一种,一天一顿或16+8轻断食。16+8是把进食时间压缩在8小时内,比如早上9点到下午5点吃东西,剩下16小时只喝水或零热量饮料,这种其实比一天一顿更温和些。”

我:“那这种少餐的方式,会不会因为两顿吃得多,把胃撑坏?我总怕两顿吃撑了,反而更胖。”

医生:“关键在‘总量控制’。如果两顿的总热量比你原来三顿还少,哪怕每顿吃得多点,也不会胖。但如果因为‘反正一天只吃两顿’就放开吃,一顿干掉平时两顿的量,热量超标了,自然会胖。至于胃会不会被撑坏,偶尔一次吃撑可能只是撑得难受,长期频繁吃撑才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但这和‘胃被撑大’是两码事。”

我:“那16+8这种,对减肥效果明显吗?我听说能提高代谢?”

“代谢这块得客观看。”医生解释道,“短期断食可能让身体在进食期代谢稍微加快,但长期来看,身体会适应热量摄入模式,代谢不会一直维持高位。不过16+8的好处是操作简单,容易坚持,尤其适合没时间频繁吃饭的人。而且空腹时间长,能让胰岛素水平波动小一些,对控制血糖有帮助,间接利于减脂。但它的问题是,有些人在8小时内会因为‘怕饿’而暴饮暴食,反而适得其反。”

我:“那一天一顿呢?听起来就很极端,会不会伤身体?”

医生的表情严肃了些:“一天一顿风险很高。人体需要持续的营养供应,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这些,一天只吃一顿很难保证营养均衡。而且空腹时间太长,身体会进入‘节能模式’,基础代谢下降,反而不利于减脂。更重要的是,长期饥饿会让胃酸分泌紊乱,可能引发胃溃疡,还会让你情绪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低血糖,对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更危险。”

我若有所思:“那看来16+8比一天一顿强点,但还是得控制总热量。那另一种,少食多餐,三四个小时吃一次,每次少吃点,这种呢?”

医生:“少食多餐的核心是‘分散热量摄入’,避免一次吃太多导致血糖骤升骤降。理论上,它能让你一直保持轻微的饱腹感,不容易因为过度饥饿而失控吃撑。但这里有个很大的坑——很多人所谓的‘少食’根本不‘少’。比如上午10点加个蛋糕,下午3点来包薯片,这些‘小加餐’热量其实很高,一天加下来,总热量比正常吃饭还多,自然瘦不下来。”

我:“哦对,我朋友就试过,说上午吃个苹果,下午喝杯酸奶,结果体重没降,她说‘反正每次都吃很少’,原来问题在这儿。”

“没错。”医生笑了笑,“真正有效的少食多餐,需要严格计算每顿的热量,比如正餐吃七八分饱,加餐只吃100-200大卡的低热量食物,像一小把坚果、半根玉米,或者一杯无糖豆浆。而且加餐的时间要固定,比如早餐7点,10点加餐,午餐12点,下午3点加餐,晚餐6点,这样能让身体保持稳定的代谢节奏,也不会给肠胃带来额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