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陕西百姓,应该世世代代给先生立祠庙!
宋应星带着土豆离开李家村,去到北京城东边的一处临时场地。
中间是一个个极大的棚房。
除此之外,在背阴的坡上,有着一个个土窖。
按照侯爷所说,土豆种的储存是极为重要的,温度、湿度、通风,都有极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土豆种发芽霉变,所以土窖,是必须要有的东西。
土豆运送到场地,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开始遴选,凡是有病虫的、受伤的、腐烂的、带着病斑的,全部剔除,这些土豆,是绝对不可以作为土豆种的。
遴选之后,就有人将这些土豆送到棚子
阴凉通风的地方晒几日,可以让表皮变得干燥,减少水分残留,如此一来,土豆种就可以保存更多的时间。
然后就是储存了,温度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该比水能成冰时略高即可。
湿度也有要求,过干会失水,过湿会霉变。
好在这些数据,侯爷都给了他们,他们只需要照做即可。
有时候宋应星都不得不感慨,伯爷的农学知识,也有些过分夸张啊!
他原本正在江西赋闲,崇祯元年秋天,当时还是伯爷的叶先生,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极力邀请他们兄弟几人出山。
言辞恳切,甚至还给了他一本书籍,里面解释了一些他研究了许久,却依旧没有弄懂的问题。
他当时就毫不犹豫北上,不只是他,还有他们兄弟几人。
都有才华,但可惜的是,都没有中进士,本就是心中落寞,想要有一番造化,好扬眉吐气,伯爷的盛情邀请,他们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到京城的时候,伯爷特地见了他,兄弟几人各有任用,而他就负责其中五个村子的土豆种植工作。
这个职衔,是兼任。
更重要的,是他负责三十个村子的所有土豆种植的具体管理。
统筹土豆管理,分管其中五个村子。
职权小吗?其实一点都不小,三十个村子,有足足数千人为他们服务,而这数千人,几乎都是他宋应星在管。
能管几千人的官职,多吗?其实一点都不多。
而且他可以确定,这一次之后,只要这些土豆种安安全全的送到了陕西,他会受到更多的重用,伯爷用人,从来不看你是否是进士,是不是举人,只看你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而在陕西的土豆种一旦获得成功,那将是他的第二次机会,他会得到更多的重用。
而那个时候,整个宋氏家族,都会因为他宋应星而骄傲。
整个场地几乎在通宵达旦的干活,那些稍早收获的土豆,已经开始在运送装车,车厢一层稻草,如此就可以避免挤压。
顶部还有黑布,是为了避免光照。
一车一车的装好,明日一早,就会有民夫和官兵,带着这些种粮出发前往陕西。
并非像是以前送到陕西的粮食一样,聚拢在一起送,队伍蔓延几十里。
而是分批次运送,弄好了一批,就送一批,全程有官兵护送,当然,护送主力,是镇虏伯带回来的六千关宁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