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1章 案情分析

而法医推断的死亡时间,正是7月18日晚8点至19日凌晨2点——他没能等到最亮的星空,却永远留在了那片树林里。“联系他妻子王丽,”张辉合上卷宗,“还有他的货运公司,查最近的运输路线和接触人员,凶手很可能就在这些关系里。”

办公室里的咖啡罐空了,烟灰缸堆满了烟蒂,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了光。排查1000多条信息的枯燥,20多次排除的沮丧,在确定死者身份的这一刻都化作了动力。张辉拿起李剑峰的照片,男人笑着竖起大拇指,背景是雪山和蓝天。“一定查清楚,”他低声说,像是对死者承诺,“谁把你留在了树林里。”

当技术科将李剑峰的信息录入系统,标为“已确认死亡”时,天边的云彩已经被染成了金色。这场持续了整夜的信息战终于告捷,但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从李剑峰的社会关系网里,找出那个穿着工装靴、带着柴油味、能精准击打左侧胸腔的凶手。

第二天一早的阳光刚漫过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窗台,陆川手里的搪瓷缸就重重磕在桌面上,茶渍在缸底洇成幅模糊的地图。“人齐了,开始吧。”他的目光扫过在坐的警员,每个人面前都摊着厚厚的案卷,最上面的现场照片里,李剑峰蜷缩在樟树林里的身影泛着青灰色,荧光绿的冲锋衣在暗林中像团跳动的鬼火。

杨林率先起身,投影仪幕布上立刻显出南郊树林的三维模型,44码工装靴印被红色方框标得格外醒目。“现场提取到的核心痕迹有三个,”他的激光笔在模型上划出条弧线,“一是从断崖边到尸体位置的拖拽痕,宽30厘米,含死者dnA;二是44码锯齿纹鞋印,前掌外侧压力比内侧大30%,步宽18厘米,推算身高175-180厘米,外八字步态;三是那半截带柴油的登山杖,杖尖磨损程度中等,与死者背包的新旧程度吻合。”他突然指向模型角落,“最关键的是防火道上的车轮印,间距1.5米,胎宽245毫米,是货车或suv,轮胎纹路里卡着的蓝色纤维,与死者冲锋衣的尼龙66成分完全一致。”

张凯翻开尸检报告,死亡时间推断的表格在投影仪上投下片阴影。“死者李剑峰,死亡时间锁定在7月18日晚8点至19日凌晨2点,”他用红笔圈出直肠温度28c的数值,“高湿环境导致腐败进程滞后,但结合腰椎骨赘形成的退行性改变——与他货运司机的职业特征完全吻合,这个时间窗误差不会超过2小时。”他顿了顿,指向左心室破裂的解剖图,“致命伤是左心室被肋骨骨折断端刺破,心包积血200毫升,从受伤到死亡不超过10分钟,凶手下手精准,像是知道击打哪里最致命。”

王帅的笔录本上贴满了便签,最上面那张写着“李立军,男,34岁,户外摄影师,无作案时间”。“走访了报案人李立军的社会关系,”他的钢笔在“无异常”三个字上敲了敲,“他的登山记录显示每周六都来南郊拍照片,7月18日的朋友圈还发了云海照片,时间线能对上。但他提到个细节,上周在三号步道遇见个穿深蓝色工装的男人,背着黑色双肩包,盯着李剑峰的露营装备看了很久,当时以为是普通驴友没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