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 作品

第851章 家族之间正确的相处模式(第2页)

“从郑地与鲁地迁徙家族过来?郑人其实还算好,鲁人敢于面对楚人?”郤至怎么就不相信呢?

不能说郤至对鲁人的评价刻薄,同样不是刻板的印象。

近百年来,鲁国的各个家族只在内斗和对战小国期间才有高光时刻,其它时候只能说表现极度拉垮。

有太多内斗内行以及对外无能的表现,怎么可能被看得起?

“如果鲁人不是归于鲁国贵族统治,用起来会很顺手。”楼令不是要跟好哥们抬杠,只是讲述一个事实。

楼令讲得是真的。

不是底层的鲁人不好,真就是鲁国的高层太烂了。

郤至怪怪地瞅了楼令一眼,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作为郤氏之人,讨厌鲁国是他们的一种正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由于郤氏讨厌鲁国,治下有鲁国出身的人,历来没有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 楼氏是一个新兴的家族,再因为是楼令当家,远比其他家族更重视不拘一格降人才,基层有着不少来自列国的人。

那些被楼氏提拔起来的人,绝大多数就是战败被俘的列国之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获自由,不想回国受苦,选择留在楼氏效劳。

要论来自哪一个国家的人服从度最高?真的就是来自鲁国的人了。

该怎么说呢?只要肯给鲁人一个铁饭碗,他们的忍耐度和执行力,真的是太高啦!

“怎么补偿我家?”郤至问道。

鲁国是楼令率军灭掉,并且还占领了泰山以北的鲁地。

郤氏也参与了啊!

既然要将鲁地的人口视为可分配资源,很多东西就要算得清楚,没有让郤氏白白蒙受损失的道理。

楼令跟郤至已经说好了初步的商定,其他卿大夫并不知情,有些话就是讲给其他卿大夫来听的。

这不,中行吴立刻说道:“自然需要补偿。”

不是中行吴能够来做这个主,跟他提议从鲁地迁徙走人口的关系更大。

楼令对鲁地的处置权最大,他考虑的处置手段是在鲁地划出更多的地盘给郤氏。而楼氏则是分配到更多的人口。

能够获得的人口是来自哪里,对于楼氏没有太大的讲究,只是不能缺了应得的那一份。

郤氏是真心排斥鲁人,导致郤至一听说可以分配到更大的土地,没有丝毫犹豫就认可了下来,只差跟郤杨商议出结果,再给楼令最终的答复。

怎么回事?

再怎么说,郤杨才是郤氏之主,楼令不该直接跟郤杨商量的吗?

那是,之前郤杨没有到楚地,他来那一段时间到处走动,没有给楼令来好好商议的机会。

由于是中行吴率先提议从鲁地迁徙人口到楚地,可不就粘了锅吗?他也就需要进行付出了。

若是中行吴没有丝毫判断就随意提议,蒙受损失就是活该。

同理,有所盘算的中行吴,他的提议被通过,能够因此获得什么利益,算他就该去获利。

一阵商议下来,初步达成共识。

晋国会从本土、郑地和鲁地迁徙人口到楚地,魏氏不反对就由他们充当汉江平原的主心骨。

魏氏会拒绝吗?反正除了不舍祖业之外,可以在楚地获得更大的地盘,并且还有适合农耕的平原平原,他们有足够的雄心壮志或发展家族的野心就该答应下来。

会议结束后,智罃私下找到楼令,说道:“你想要接手魏氏的封地?”

楼令诧异地看着智罃,说道:“你知不知道看破不说破,话太密会惹祸上身的道理?”

以为其他卿大夫看不出来吗?甭管他们怎么想又要怎么做,该装傻就装傻。

智罃脸庞一阵扭曲,随后讪笑着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肯定全力助力你。”

“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一直以来也很焦虑,但是你别急,心态要稳住。”楼令说道。

现在的智氏能够帮到楼氏什么忙?

以军事实力的话,智氏很难帮到楼氏的忙。

可是,智罃好歹当了几十年的卿大夫,哪可能一点都帮不到楼氏呢?

乃至于可以说,智罃铁了心要祸害荀氏,玩一手引狼入室就够荀氏喝一壶的。

当然了,智罃想自保,也想给子孙留下一份基业,不至于脑子坏掉祸害整个荀氏。

“你稳住就是帮我大忙了。”楼令再次强调这个事实。

一次又一次之后,楼令被智罃搞得很烦,可是谁让智罃是楼令的大舅哥呢。

如果娇姬不懂分寸,其实楼令才好解决。

可是,娇姬太懂分寸,仅仅是楼令要回馈娇姬的懂分寸,装模作样也要维持住对大舅哥的耐心。

其实,寻常人家不也是那样吗?夫妻要过得下去,互相都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耐着性子维持一些人情世故。

“我真的能够帮上忙。”智罃再强调了一次,不跟楼令搭话,转身自己走了。

楼令看着智罃逐渐远去的背影,有的只是一脸的无奈。

“确实能帮上忙,但是……,可真的别帮忙了。”楼令不是怕其它,主要现在跟智氏表现得太亲密,非常容易给中行吴造成一些误判。

没有意外的话,等他们回到“新田”之后,智罃和士鲂该分别找自家的宗主坦白,说是想要举家南下到楚地生根。

楼令对士匄会有什么反应不太好猜。

倒是中行吴的反应不难猜。

别看中行吴好像很尊重智罃这个叔父似得,有机会将智罃千刀万剐,以为中行吴会错过?

智罃想要南下到楚地安家可不是智氏一家的事情,他们一天没有从荀氏脱离,作为宗主的中行吴就有资格进行干涉,设计得当的情况下,玩一手家法将智罃弄死,外人不想跟荀氏开战,顶多也就哔哔几句。

楼令可是知道中行吴忍智罃忍得很辛苦,智氏想要迁徙南下也在中行吴的抉择范围之内,闹起来智罃可占不到一丝的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旦智罃提出要南下,大概情况就是被中行吴拒绝,双方会闹一场,可能后面不了了之,更有概率让中行吴清理门户。 因此,楼令不得不及早做一些准备,能够压下去自然是最好,不能就……

当然,楼令会尽最大的努力压下去。

后面的几天,来到汉水中游的几个卿大夫一块视察当地,选定了设立船坞的地点。

他们无比认可楼令的观点,想要统治楚地必须要有水军。

若是想要灭掉楚国,必然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

彻底解决楚国对每一个卿位家族都有好处,不是单独由一个家族来出力建设水军,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

“大野也有一个,是吧?”郤至问道。

楼令颔首道:“是的。”

“那大野那一个,我家出最多的匠人。”郤至说道。

关于鲁地大部分划给郤氏这一件事情,楼令已经郤杨和跟郤至都通过气,他们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下来,怎么补偿楼氏也讲清楚了。

郤氏的一叔一侄给出的回报太实际,他们要将归于郤氏名下的秦地封地转交给楼氏,接下来也会站在楼氏这一边争取魏氏迁徙之后的封地。

什么叫帮忙?这才叫帮忙!

那也是一种互相有利的交换,没有人因此而吃亏。

选了船坞地点,不是说马上从本土调动人手,必然需要先有家族过来站稳脚跟。

先调动人手到楚地建设船坞?光是楚人一再进行袭击或破坏,建设进度压根上不去。

在那一段时间,楼令拿出了一套举措,他调动部队到大江沿岸修建烽火台。

成套的烽火台就一个作用,负责对敌军的靠近进行示警。

烽火台啊?反正春秋时期的贵族对此并不陌生,也就没有人感到惊奇。

只是,该赞叹的人还是赞叹。

一个道理懂不懂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是有没有去做。

楼令等四名卿大夫一直待在楚地,他们需要应对很多琐碎的事情,很难有什么清闲。

回到“新田”的晋君周先了解熊员的状况,随后接见了那么几次。

晋军单凭武力很难短时间内攻略楚国的西北部,到了需要取巧的时刻了。

楼令给出的建议是,由晋国来将熊员扶上楚国之君的宝座,再利用熊员对楚国西北部形成统治,不是立马就要获取当地,起码不能让当地牵制晋国太大的力量。

而晋君周要做的事情不止是将熊员扶到楚国之君的位置上,还需要让熊员相信晋国已经对楚国达到想要的目标,只要熊员肯进行配合,距离晋军从“郢”撤离的时间就不远了。

听上去好像挺简单,做起来却是一点不容易,到了考验晋君周实操技术的时候。

仅仅是扶立楚国之君这一项,其实对晋君周就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由晋君周来干成这一件事情,他在位期间不止晋国灭掉了楚国,还实际干涉了楚国的内政,不就达成超宗越祖的成就了吗?

所以了,不管是有什么困难,晋君周一定会想着排除万难来将事情给办成了。

喜欢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请大家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