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强者的傲慢(第2页)

想让世人见识到楼氏的真正实力?除非楼氏挑一个老牌卿位家族灭掉,要不然世人不会那么快接受事实。

楼氏单挑打赢一个国家,行不行呢?像是楼氏打赢了秦国,各国会认为是仗着晋国的实力,晋国内部的家族要么误会是郤氏、荀氏、范氏相助,不然就会因为是晋人觉得太弱,所以认定打赢了太正常。

总归来说,楼令并没有受到谁的挑衅,楼氏更没有面临霸凌,很愿意继续隐藏实力。

这可不是什么闷声发财,能迟一天让世人认知到楼氏的真正实力,会让楼氏的外部环境维持良好,期间积累更多的实力去应对未来会出现的挑战。

看看郤氏就会知道,他们戴着第一的高帽,将郤氏视作假想敌的家族可真的是太多了。但凡郤氏有点动作,立马就是无数双眼睛看过去,并且一点点举动都要被各种解读,琢磨着怎么去干坏事。

事实是什么?真要是其他家族窥探到楼氏真正的实力,他们才不会让楼氏有专心对外开拓的可能性,怕得就是本来落后,一旦楼氏完成开拓会在实力上更强,本就落后的己方就更加不如了。

一个实力不强的家族会值得争相拉拢,明确知道那个家族就是很强大,不应该叫拉拢,分明是一种讨好;只是……,通常会遭遇到会是被各种扯后腿。

楼令所说的不是坏事,有楼氏被牵扯在义渠战场会让其他家族更方面的意思,还有起码楼氏有一个可以长期实战练兵的战场。

随着兵堡体系的成型,哪怕现在楼氏不追求短时间内消灭义渠,也不再继续将兵堡往前推,战线大概率就是那么僵持下来。

失去了大片牧场的义渠,他们没有了牧场,仅仅这一项就会让他们内部发生动乱。

毕竟,义渠可是有不少人依靠放牧过日子。这一部分人失去了生活来源,需要其他族人的接济。

那样一来,不管是接受救济的人群,亦或是进行接济的人群,不可能保持和睦。

失去生活来源的义渠人会着急夺回栖息地,期间侵占狩猎、采集那些部落的生存空间,需要进行接济以及生存空间被侵害的其他义渠人心理会不平衡。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届时不用楼氏去打,义渠不大乱也不再具备主动出击的实力,还会越拖实力越弱。

他们来到秦廷原本的宫城。

楼氏占领“雍”之后,并未拆掉秦廷留下来的宫城,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放在那边没有利用。

现在算是敏感时期过去,楼氏总不能一直耗费着修葺秦廷丢下的宫城,可以是先悄悄使用,再住得光明正大。

有那么一个潜规则,风声过去之后可以住他国的宫城,只是一定不能增加宫阙的数量,乃至于是废掉的宫阙都不能再翻修。

这是什么规则?其实就是不能逾越的规则,逾越了就变成僭越。

楼令来“雍”的宫城没几次,对里面的布局比较陌生。

现在一个国家就有一座宫城,不是没有人规定宫城该怎么来营造,只是真正守着规矩的诸侯已经没有几个。

周公旦是一个管得很宽的人,立下了无数的规矩,尤其是对诸侯非常针对。

在周公旦定下的规矩中,诸侯吃、喝、穿、用、住都有很明确的限制,一国都城的大小都有限制,怎么会忘了限制宫城的规格呢?

只不过,周公旦作古了很久,周王室也早就没了权威,列国的诸侯已经不再严格遵守周公旦定下的游戏规则了。

那也就是导致了一件事情,列国的城池规划不再统一,诸侯对宫城的营造只限制于财力。

倒是楼小白和福姬去年已经住进秦廷曾经的宫城,看着已经很熟悉了。

“秦国是一个小国,没有几座宫殿,连议政殿都小得很。”福姬没有掩饰对秦廷修建宫城规格的鄙视。

娇姬愕然:“你们连议政殿都用上了?”

在当前,列国不会特意给宫阙取名字,一般是什么用途的大殿就是直接那么称呼。

“没有,没有。是我闲着无聊喜欢乱逛。”福姬知道不能坑了楼小白:“只是启用很小的一部分,其它都空着呐。”

娇姬松了口气:“这就好!”

用上了是一回事。

搞出在议政殿办公,会变成另外一回事了。

只要楼小白没有脑子坏掉,他就干不出在议政殿办公的事情来。

不止是议政殿不能用,好些其它宫殿也只能闲置。

后宫的区域也有讲究,比如曾经秦君居住的地方不能住。

另一些讲究就是,哪怕楼氏缴获了秦君的生活用物,例如一些餐具之类,超过身份限制的各种物品一样不能使用。

那些可不是瞎讲究,本来就是设置警戒线,判定有没有不臣之心的标准。

入宫安置妥当。

楼令开始召见在“雍”的核心族人与家臣,一来是亲自进行询问,再则就是进行该有的安抚与鼓励。

说到底就是每年纳赋三个月,与一整年都在服役状态,并且还是一直待在交战前线,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现下正处在古典时代的末期,多得是不能接受全年服役的人,仅从物质上进行激励远远不够,需要楼令这位宗主在情绪上进行安抚。

楼令连续几天接待被召唤来的人,询问前线的事情比较少,不是跟这个人聊以往接触的旧事,便是跟那个人聊他的父辈。

愿意坐下来讲古?讲得还是以前两人的往事,本身就很容易从追忆中拉近彼此的关系。要是上位者玩这一套,得到接见的人知道上位者记得自己就会先激动了。

晋国的各个家族,以前只有楼氏会存在边军,现在加了一个范氏。

这是两个家族都有必须对付的敌人,开启战争之后需要屯驻部队长期对敌,肯定要安排私军戍边。那一些长期待在前线对敌的驻军也就成了边军。

而楼氏建立边军体系最早,经略太原盆地初期的一两千,到现在对上义渠的一两万。

也就是说,自从楼令向外开拓那一年起,楼氏几乎年年都是保持在战争状态之下,尤其是越玩越大了。

一边纳赋参与国战,另一边家族对外开启私战?其实晋国的多数家族都能够办到,尤其是暂时这么搞的郤氏和荀氏。

明明周边的异邦都不强,为什么他们不搞私下的扩张?直白来讲就是,他们瞧不上异邦的栖息地。

范氏对上鲜虞,并不是范氏盯上了鲜虞的地盘,纯粹是鲜虞在支援和鼓动范氏之下的狄人反抗。

既然范氏知道了境内的反抗是什么原因,他们肯定会想着从源头来解决了。

其实,范氏应该感谢楼氏,不单单是楼氏提供怎么来修建兵堡的图纸,还有楼氏支援了一批匠人去实际进行指导。

至于说兵堡推进战术?先贤已经不止一次这么玩,楼氏可不敢居功。

楼令确切知道的事情是郤氏盯上了三戎,不出意外明年就会将征讨三戎定为家族长期执行的战略。

那么,一旦郤氏最后消灭后驱赶走三戎,以地理位置而言,他们就拦在了楼氏从秦地东出的路线上了。

只不过,楼氏可不是前期只窝在秦地,乃至连秦地都无法完全持有的秦国。

只说现如今,楼氏有太原盆地,还掌控了吕梁山谷的通道,真不用非得走渭水沿线东出。

分封之后进入诸雄争锋的格局,不知道要过去多少年。

到那个时候,楼氏与郤氏的关系可能变得一般般,已经变成死敌都有可能。

不止是楼氏与郤氏,其实后面的事情谁现在都说不准,大概率是看国家的现实需要来决定。

“前面不是窥探到秦国要东出吗?”楼令没有忘记这一件事情,只是后面没有了消息。

楼小白正在泡茶。

两父子目前在一座章台的顶上平台。

宫城怎么可以没有章台?

而宫城内的章台大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箭塔用来便于视野开阔进行警戒,另一种则是夯起厚厚地基修建的宫阙。

楼令与楼小白待得章台是前一种。

风在呼啸地吹着,吹得两父子与周边警戒的人衣摆狂拍,发饰不牢靠也让发丝狂舞。

楼小白其实不理解楼令为什么要选章台这种受罪的地方,一边泡茶一边说道:“第一次得到消息是他们从‘冀’出发,后面失去了对他们的踪迹掌握。目前还在寻找阶段。”

“有没有可能是去了楚地?”楼令进行猜测。

楼小白怎么会知道呢。

当时,楚国正在入侵吴国,楚庭派人联络秦廷是为了让秦军干扰秦国。

后面,楚国的都城陷落,也许有楚国贵族联络到已经出发的秦军,请求秦军进入楚地救命。

而秦军走渭水南岸的路线,那一边去楚地只是不好走,并不是不能走。

所以……,并非没有秦军去了楚地的可能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