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战火纷飞(第2页)
一系列的消息每天都在传至“洛邑”送到楼令手上。
实际成为摄政王的楼令居中进行总控,只是他放权给了各条前线的主将,只会进行战略上的调动,不会玩什么战术上微操。
互相之间的联系需要半个月以上,等于所了解的事情起码是半个月之前,玩什么微操啊。
其实别说半个月之久,真打起来完全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人不在现场少搞一些有的没的。
这一次,晋国各个家族掏出一共三十万的兵力,光是几个卿位家族出动的兵力就达到十二万。
分别是楼氏三万,郤氏四万,荀氏和范氏各两万,邯郸氏一万。
其中,邯郸氏可能已经掏光家底,其他卿位家族又有各自不同的情况。
比如说,范氏远不止可以拿出两万的兵力,可是他们有相当的兵力陷在鲜虞战场;楼氏一样可以拿出更多的兵力,奈何与义渠的真正正在收尾阶段。
另外,郤氏动员五六万会比较轻松,他们只是拿出四万的兵力。
荀氏?他们倒是没有太多私军被牵制在哪个战场,拼家底可以征召出至少四万大军,第一批愿意拿出来的兵力只有两万。
尽管各个卿位家族没有竭尽全力,合起来一共十二万大军并不算少了。
晋国的家族很多,只是卿位家族太过于光芒万丈,仿佛有太阳就见不到星光那般,他们平时的存在感太弱。
这一次,一众卿大夫合力对公族和中小家族进行压榨,掏出了十八万的大军。
那十八万大军之中,光是公族的部队就超过十万。
所以是什么情况?真不是晋国的公族征召不出私军,他们富有且兵源众多,有那样的资源却不能用好而已。
又是一个月后,好消息或坏消息让楼令收到更多。
要说坏消息,齐国、燕国、吴国、鲁国等姬姓列国指责晋周叛祖忘宗,一致宣布与晋国进入战争状态,肯定是算一个。
然后,不愿意接受新天子继位就大肆动用刀兵的其他国家,他们跟以齐国、宋国为首的国家组成讨逆联盟也是一个坏消息。
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坚定站在晋王室这一边,光从舆论去进行判断,听着就是新生的晋王室陷入举世皆敌的窘境。
总体来讲,好消息是各条战线的晋军,哪怕他们未能取得多好的战果,损失并不是太大。
只要各个战场的晋军没有出现崩盘,什么举世皆敌压根不算什么大事。
“吴国又背叛了。”天子周难得见到楼令,听说了近期的事情,一点都不意外吴国的背叛:“燕国、越国和蜀国、巴国竟然也参战。他们参战有什么作用?”
楼令笑呵呵地说道:“能够顶用的楚国,他们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实际的行动。”
大概十天半个月,楼令会入宫看望天子周一次,有选择地给天子周讲一讲新的局势变化。
楼令每见天子周一次,一次次都能看到天子周变得更加消瘦,到现在都搞得跟只披了一层皮那般,快跟骷髅架子差不多了。
“这是翁人想看到,或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吗?”天子周问道。
楼令摇头又点头,说道:“按照原有计划,列国是会全数与我们为敌,只是不会那么快。”
真要不是出现意外,不用那么着急,有很多的手段可以拿出来用,最为起码可以在一开始欺骗到不少国家,让他们在要不要加入联军中一直无法做出判断,搞到不断摇摆不定。
甚至可以说,楼令有十足把握忽悠齐国跟晋王室站在同一阵线。
现有国家之中,真的只有齐国、宋国和半残的楚国具备抗拒晋王室的实力。他们的抗衡不是说可以顶住晋军的入侵,只是晋军打起来不会太容易,想消灭的难度比较大。
天子周平静地点了点头,像往常那般问道:“小白快回来了吗?他回来之后,能不能经常入宫与寡人玩耍?”
“小白正在与义渠、秦军交战,不出意外今年冬季之前会彻底击败义渠。”楼令看向天子周的眼睛,继续说道:“随后,小白会率军前往‘冀’地,到时候看看是消灭秦国,还是驱赶残余的秦人与义渠人一路向西。”
当前阶段的天子周,他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见不着面,每一天除了发呆就是看书,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
无论做什么事情的天子周,旁边都有人死死盯着,连自杀的机会都不给。
天子周想跟楼小白经常见面,是想着从楼小白入手,找到脱离困局的机会吗?
“哦……,小白还是会回来的。”天子周摆动着骷髅头似得脑袋:“他能赶得上横扫列国吗?”
楼令对天子周有现在,讲真话是慢慢没有了恻隐之心。
变成那样的天子周还不肯完全放弃,非常值得任何人的尊重。
来自后世的楼令很清楚尊重敌对的一个人或势力、民族、国家应该怎么去正确对待,肯定是抛弃任何多余的情绪,有条件就竭尽全力去打死。
只是,楼令愿意给天子周一些虚假的希望,怎么都要让天子周把命吊着,起码等晋彪长到八九岁。
在随后的日子,楼令仍旧时刻关注天子周在做什么,再十天或半个月入宫见一次面。
各条战线的晋军大体呈现胜势,有得高歌猛进,有的稳步攻城。
肯定会出现伤亡,乃至于各条战线的主将有计划地消耗某些家族的兵力,公族是主要针对的对象。
来到八月时分,鲁国再一次亡国,残存的君臣带上残兵败将以及愿意随同逃亡的普通人,逃到了世仇齐人的地盘。
正在攻打“商丘”的郤至所部迎来了联合起来的吴军和越军,战况开始变得越来激烈。
与此同时,巴军和蜀军出现在汉水上游,侦查到的数量约是三万,招待他们的任务被智罃接了过去。
智罃接到军情汇报的第一时间,发布的指令是让魏颗征调一万人听从指挥。
得到命令的魏颗照做,只是交代魏绛要把军权牢牢控制在手,说什么都不能交出去。
诸夏大地大半陷入战火纷飞,晋国境内总体来讲局势稳定。
很多人一直在等着楚君午的反应,而大江以南的楚人仍旧专注进行扩张,看似一点掺和进入变局的欲望都欠缺。
“该想办法让楚军北上,要不然真让楚国形成对大江以南的统治,日后怕不是南北割据啊!”楼令心想。
那么,怎么让楚君午下定北上的决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