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青衣 作品

第9章 我等受一醉之恩

元和年间,在上都东市,住着户姓李的人家,当家的叫李努眼。

说起来,这李家其实也是外来户,家业传到李努眼手里的时候,李家搬到东市也不过三代而已。

但或许也是因为李努眼打小就在东市里长大吧,各种场合见得多,自己又有眼色,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没几年时间,李努眼硬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做的风生水起。

手里的家业,比起刚搬过来那会儿,是翻了好几番。街坊邻居,提到李努眼的时候,都是竖起了大拇指——一代更比一代强。

因为有眼色,李努眼还在官府那里谋得份差事。这么算起来的话,李努眼操持的李家,在红与黑之间,也很熟络。

东市的街坊邻近,遇到个什么不方便的事情,只要肯开口,李努眼都会办得妥妥的。

明面上,李家虽不显山露水;但和李家打过交道的,私底下都说李家不简单有潜力。

而且,因为李努眼的为人处世,在东市,要是有人说李家的坏话,根本不用李家人出面,街坊们的唾沫星子都会把说这话的人给淹了。

照理说,做人能做到这种境界,已经是达到巅峰了吧!然而,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李努眼也不例外。

每天锁了门闭了窗之后,李努眼常常会独自长吁短叹——自己膝下孩子一堆,唯独就缺了个带把的。

为人处世再好又何如?挣得再大的家业又如何?百年之后,还不是给人做嫁衣。

对于李努眼的郁闷,街坊们也是看在眼里。闲暇里听到的这里神尊灵那里香火好的事,也会说给李努眼听。

街坊们的好心思,李努眼也是记在心里。然而,求神拜佛修桥补路一类的善事不知做过多少,自家娘子的肚皮却始终没有反应。

就在临近知命的李努眼准备认命的时候,老天爷终于发了善心,给他送了个带把的。瞅着孩子的小雀雀,李努眼是笑的合不拢嘴。

不等孩子百日,李努眼就已想好了孩子的名字——和之。心里头想的就是以和为贵,孩子能够平平安安长大,顺顺利利地接班。

然而,或许是因为儿子来的不易,又是老年得子。对这个孩子,李努眼是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从外头回到家里,只要是听到孩子哭了喊了,李努眼都会红了眼。负责照顾孩子的,自然就都会挨上一顿臭骂。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自从李和之出生之后,在李家,李努眼这个做父亲的,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说,从李和之蹒跚学步,再到延请西席,李努眼都是一路绿灯,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怕没有把最好的给李和之。

于是,随着李和之慢慢长大,也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宠溺。李努眼到的时候,李和之是个知书达礼的乖宝宝,但只要李努眼一转背,李和之就马上飞上天了。

家里人也不是没和李努眼说过,但李努眼都只当是家里人认为自己多偏颇了李和之,说得多了之后,反而把家里人一顿教训。

在李努眼看不到的地方,李和之的一切都是自由发挥。等到李和之迷上放马走鹰之后,今天到张家摸个狗,明天到王家偷只猫,就成了李和之的日常。

每每街坊们候到李努眼回来状告李和之的时候,李努眼都是一样的正气,“不可能吧,我家和之怎么会干这等事情,想来你们是看错了吧?”

哪怕是李和之被当场抓了现行,只要李和之打死不承认,李努眼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儿子这边,替他辩解。

直到放开李和之后,李努眼才会转过身拉力,向街坊们赔礼道歉,“真是对不住啊,孩子还小,性子也还没定。还请街坊们多多担待些。某家向你们赔个不是。”

看着李努眼为了孩子低三下四的样子,街坊们心里虽有不满,但也实在不好再继续发作。何况,往日里,大伙儿都或多或少的受过李家的恩惠。

再说,管教孩子本身就是孩子父母自己的事情。人家李努眼的态度已经摆在那里了,我们这些做街坊的,又何必去做那个恶人!

等到家里的猫狗再度丢失之后,想去李家说道说道的,也都熄了心思。顶多叹上一声“这老李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至于家里的猫和狗,丢了就丢了吧。再畜养的话,自个儿多注意点,想办法拦起来就是了。再去计较的话,反而更像是自己失了礼数。

于是,在东市街坊们的眼里,李和之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恶少。虽然还达不到欺男霸女那种,但这偷鸡摸狗的行为确实也让人头痛。

至于李家人,是不是知道街坊们对李和之的看法,也或许是知道,或许是不知道吧,或许是装傻充愣假装不知道吧。

后来,某天,李和之像往常一样,瞅着李努眼出了门之后,就擎着只鹞子,在街巷里到处溜,看看这家有没有没拴好的狗,那家有没有没关好的猫。

转着转着的时候,迎面来了两个穿着紫色衣服的人。等走到李和之跟前之后,两个紫衣人就拦下了李和之,“小哥,你可是李努眼的儿子李和之?”

贸贸然被人拦下,李和之本想发作,但从李努眼那里继承下来的眼色还是有的。

看着面前的这两个紫衣人气度有些不同,于是,李和之就松开了手里的鹞子,俯身一个长揖,恭恭敬敬地答道,“小人正是,不知二位官爷,有何指教?”

看到李和之还有些礼数,两个紫衣人对视一眼之后,笑了笑,“是就好。找你呢,是有点事。来来来,我们找个人少的地方说道说道。”

说完之后,两个紫衣人也不等李和之回应,抬脚便冲着临近的一个巷子走去。

看着两个紫衣人的动作,李和之心里有些纳闷了,这两个官爷有什么事找上自己呢?再瞅瞅他们去的那条巷子,穿过去之后便是酒肆。

于是,李和子也就没有多想,把松开了的鹞子重新招呼到肩上,然后快步跟了上去。

走到巷子口以后,那两个紫衣人停在巷子中间,似乎正等着李和之过来。

三人碰面之后,先前拦下李和之的那个紫衣人开口道,“李和之,你的事发了,冥司有令,让你跟着走。”

听到紫衣人这句没头没脑的话,李和之回头瞧了瞧,整个巷子里就自己和这两个紫衣人。不过,李和之却并未惊慌,“两位官爷,这青天白日的,就不用这么拿小的做耍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