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扶摇九万里 作品

第911章 燕投长安 袁军压境(第2页)

帐外风雪更急,却盖不住此起彼伏的拔刀声。张燕望着众人通红的眼眶,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父亲被官军砍断双腿,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活下去"。此刻,他握紧腰间佩刀,对着黑暗中的太行山重重一劈:"传令下去,明日拔营!这一局,咱们赌了!"

众人沉默良久,终于有人握紧拳头:"拼了!与其困死在黑山,不如投奔明主!"此起彼伏的应和声中,太行山脉的寒风卷着雪粒扑进帐内,却吹不散众人眼底重新燃起的希望。

张燕的令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三十万部众如黑色长蛇蜿蜒出太行山口。青壮士卒扛着磨损的刀枪护卫两侧,老弱妇孺推着独轮车,车辙在冻土上碾出深沟。寒风吹透 单薄的衣甲,却吹不散队伍里偶尔响起的童谣——那是孩子们在传唱马超立碑的故事。

"大帅,斥候回报,袁绍军在中山郡布防,暂无追击迹象。"杜雄裹紧狼皮大氅,哈出的白气瞬间凝为冰晶。张燕望着远处隐约的烽燧,握紧了腰间断刃:"袁本初刚吞下幽州,正是稳固根基的时候,没空管我们这摊子流民。"话虽如此,他仍下令将精壮士卒分作三队,交替警戒。

队伍行至河内郡时,河面已结厚冰。张燕望着扶老携幼渡河的部众,突然听见对岸传来马蹄声。众人顿时惊慌失措,却见来者是几个贩卖皮毛的商贩。"黑山军?"为首的商贩瞪大眼睛,"你们还不知道?袁谭颜良将军带五万大军从幽州出发了,说是...要去长安!"

话音未落,张燕猛地勒住坐骑。身后老谋士颤声问:"袁谭?颜良也跟着?"商贩们七嘴八舌地描述着冀州城外尘土飞扬的景象,说袁军旗号直指西方,连粮草都带足了三个月的分量。

杜雄的环首刀"当啷"一声掉在冰面上:"他们去长安做什么?难不成......"张燕没说话,只是望着西方天际。

队伍瞬间炸开锅。推车的老妪失手摔碎陶罐,孩童的啼哭混着士卒的惊呼和战马的嘶鸣。老谋士招来!地图皱眉,指节死死按在幽州与长安之间的路线上。

“不能再走了!”老谋士猛地抬头,灰白的胡须上结着冰碴,“五万袁军虎狼之师,咱们带着妇孺,去长安不是投靠,是送死!”

“那退回太行山?”张燕突然冷笑,抓起案上冻硬的面饼狠狠摔在地上,“回去继续吃树皮?去年冬天,咱们为半袋粟米自相残杀的日子,你们忘了?”他扯开衣襟,露出旧箭伤狰狞的疤痕,“袁绍刚吞下幽州,怎会容我们喘息?”

杜雄握紧腰间环首刀,刀鞘与铁甲碰撞出清脆声响:“大帅说得对!胡商说袁军轻装急行,定是算准长安空虚。若我们抢在袁谭之前赶到......守住长安,对马超来说,这就是投名状!”

老谋士仍在摇头:“可颜良勇冠三军,袁谭又诡计多端......”

“勇?”张燕抄起断刃,刀锋映出他通红的双眼,“当年在黑山,我们哪次不是以寡敌众?袁军远道而来,正是疲敝之时!”他将断刃重重插在地图长安位置,“守住长安,我们才能摆脱‘贼寇’骂名!让老弱有饭吃,让青壮有尊严!”

寒风卷起河面上的碎冰,打在张燕脸上生疼。他回望身后蹒跚的队伍,又看向西方隐现的云霭,突然扬鞭指向对岸:"加速前进!就算是刀山火海,也要在袁谭之前赶到长安!"

鹅毛大雪簌簌落在长安城头的箭楼,马超的赤色帅旗裹着冰碴,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宛如凝固的血痕。马腾裹紧皮毛大氅,望着城外白茫茫的雪原,苍老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扣,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文优先生,这长安的雪下得这般急......"他顿了顿,声音带着难掩的忧色,"西凉此时又该是何等严寒?超儿......"

李儒往火盆里添了块炭,火星噼啪炸开。他望着跳动的火苗,眼中映出军报上的血字:"十月初战报,大王率铁骑已经解了陇西之围,追杀到氐人领地屠尽氐人,血染雅鲁赞布。"火光照得他苍白的脸忽明忽暗,"月末急报,北地郡的鲜卑人肆虐,大王已亲率精骑驰援,此刻应在高奴城外与敌鏖战。"

马腾猛地握紧拳头,指节撞在箭楼木柱上发出闷响:"鲜卑!超儿刚经历恶战,又要......"话音未落,一阵狂风卷着雪粒扑进楼内,吹得火盆火星四溅。李儒轻轻按住马腾颤抖的肩膀,目光投向北方:"以大王之勇,必能震慑群敌。只是......"他的声音突然压低,"长安守军不过两万,袁氏、公孙氏虎视眈眈,我们不得不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