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三行 作品

第二十二回《毒计再多,终不胜正》第七节

南朝使者回去向吉义禀告,说厉祥本来颇为犹豫了,但其军师莫不识坚持敌视我方,导致使命未能达成。

吉义与群臣商议。御弟军师山士贤说道:“时已至此,彼方仍不识天命。说不得,我朝也该用些手段了。臣有一计。”便取纸笔在玉圭上写了计策,呈上给吉义看。吉义看了点头,依计行事。

于是吉义一面挥师北伐,一面派人用计。北伐军攻克泰州、扬州、高邮州,席卷徐扬道,进围楚州。

段仙芝的军师应无涯亲率十五万大军救援楚州,在楚州倚郭县淮阴县境内,与吉义所率主力十三万大军发生大战。双方兵力大致相当,北朝军队体魄占优,但南朝军队给吉义训练成了纪律严明之师,一打起来万众一心号令如山,孰能当之?结果段仙芝军大败,伏尸数万,其余奔溃的奔溃、就擒的就擒。连战车队所载的法师群都几乎被歼灭了。应无涯弃车上马,在田叔明、邵杰保护下狼狈奔逃,逃回合肥时仅剩数十骑。

吉义打垮应无涯,派使者到楚州城下招降。楚州守将开城投降。楚州易手,淮河下游临海地带尽归南朝。

应无涯灰头土脸,上书给段仙芝,请辞军师之职。可是无极门并没有比应无涯更通军略之人。应无涯以往也算所向无敌,怎奈吉义更强而已。哪怕有比应无涯更称职的军师之才,这时候再来整军也迟了,基础不牢,后面做事难免受限。

兵家之道,守正出奇。吉义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持之以恒走正道,打下坚实基础,再辅以出奇的手段。无极门出奇有余,守正不足——何止不足,根本就是没有走正道的习惯!无极门为争天下所运用的各种手段,几乎全是邪道,这时候再想走正道来好好治国治军,已经来不及了,只有沿着邪道一条路走到黑。

段仙芝不许应无涯辞职,回书训斥一番,又勉励一番,叫他继续努力顶住吉义。应无涯只有硬着头皮继续顶下去。

段仙芝让应无涯继续顶住吉义,那么他自己要做什么?尽快灭了臧天佐?不,臧天佐只剩渝州一座大城与其余两三个州的地盘,活像奄奄一息的垂死之人,段仙芝心想用不着自己去收拾了。当务之急,要灭厉祥。

为何要灭厉祥,而不是高鸿或李宕?一来高鸿、李宕并无要惹段仙芝的意思。段仙芝估量着他们的打算应该是,只管在边疆拥兵自重,不介入天下纷争,谁得天下则他们归顺谁,可以稳稳保住地位富贵,胜过冒险选边站——要是选错了呢?那就弄巧成拙,地位富贵不保,何必呢?二来高鸿、李宕实力比厉祥更强,段仙芝要打他们难保成功;就算成功,他们逃到西域、吐蕃,要彻底收拾还难得很呢!三来,如今段仙芝被吉义打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余力去收拾高鸿、李宕?只有放着了。

那么又为何非要灭厉祥,而不是也放着呢?因为段仙芝手下的细作传回探报,说厉祥即将响应吉义,从辽东起兵取辽西,然后入山海关,取燕都!这样段仙芝岂能放着厉祥,决定只有先下手为强,赶紧把厉祥灭了。

其实段仙芝的决定,却是中了山士贤的反间计。何为反间计?间就是间谍,俗称细作,《孙子兵法》专门有一篇《用间》,叙述在战争之中如何运用间谍。反间计就是让对方的间谍得到错误的探报,由此促使对方主帅做出错误的决定。

由于段仙芝得到手下细作的探报,说厉祥与吉义定下盟约,厉祥即将出兵攻打段仙芝,吉义则会从海上出兵山东,与厉祥相呼应,双方约定在燕都会师,到时吉义将封厉祥为燕国公云云。段仙芝闻报不得不防,急忙调集兵马到辽西,并且亲自秘密赶往燕都,以防厉祥真要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