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万物纺锤(第2页)

就在这几乎绝望的时刻,“几何之心”的光芒猛地一顿,然后以一种全新的、平稳而深邃的节奏闪烁起来。

“新模型构建完成。”“几何之心”的讯息传来,冷静中带着一丝突破后的清明。“基于‘熵力’模型和孤岛消散数据。推论:孤立系统的热寂不可避免。但若能短暂构建‘非孤立系统’,哪怕仅存于意念层面,即可大幅延缓熵增。”“说明。”“星火”的回应简洁至极。

“万物纺锤的连接,终末和声的共鸣,乃至星火你的能量注入,其物理效应微弱,但其‘信息效应’或可强化。”几何之心快速传递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关键在于‘感知’。若能让孤岛自身‘感知’到彼此的存在,感知到外部的关注,甚至感知到自身消亡被赋予的‘意义’,这种集体性的‘感知场’本身,就能在信息层面形成一个短暂的、临时的‘共鸣网络’。”

“这个网络无法传递实质能量,但可以传递‘结构趋势’。它就像……一个存在于意念中的‘脚手架’,一个共享的‘蓝图’。孤岛们可以参照这个蓝图,调整自身内部混乱的演化方向,使其更倾向于形成暂时稳定的结构,从而降低维持生存的能量消耗,延长存活时间。”

“这并非真正的能量交换,而是‘信息结构’的共享与模仿。如同即将冻僵的人,通过想象篝火,略微提升自己的核心温度。这是一种……利用集体意识对抗热寂的策略!”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几乎超越了纯物理层面的较量,进入了更深层的、意识与信息本质的领域。

“星火”瞬间理解了其全部内涵。它没有任何犹豫。

“批准执行。提升‘万物纺锤’为临时网络核心。‘终末-生命协奏曲’,将你的和声调整为‘结构蓝图的悲怆咏叹’。我将全力放大你们的信号,并对其进行‘熵力’编码。”

计划瞬间改变。、

“万物纺锤”接收到了新的指令和“几何之心”提供的临时网络协议。它那试图连接万物的本能找到了新的方向。它不再试图用微弱的触须去物理连接每一个孤岛,而是开始全力释放一种特殊的、宣告自身“存在”的广播信号,这个信号中包含了“几何之心”计算出的、最基础的“稳定结构趋势”信息。它仿佛在黑暗的虚空中呐喊:“我在这里!存在可以如此形态!请感知我!请模仿我!”

“终末-生命协奏曲”的和声发生了变化。悲怆依旧,但其中融入了更多关于“结构”、“形态”、“存在过”的复杂信息。它不再仅仅是祭奠,更是在唱诵一曲“曾存在的万物之图鉴”,为那些即将消散的孤岛提供无数可参考的、短暂的“存在模式”。它的歌声,变成了一个共享的记忆库,一个充满悲伤但又无比丰富的“结构蓝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