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结构化共振(第2页)
高维阴影的意志再次流露出惊怒。它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那些被剥离的、本该寂静死去的部分,为何反而变得更加“喧闹”和“有序”?那种秩序并非它想要的绝对秩序,而是一种它无法理解的、充满悲怆生命力的、动态的秩序感。这种感觉让它极其厌恶和不安。
更让它不安的是,这些持续不断、带着各种奇异结构特征的信息脉冲,如同持续敲击着鼓面的杂乱鼓点,开始与“星火”从未停止的、编码着“熵力”模型的外部噪音产生某种深层次的共振。
“几何之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
“共振形成!”它向“星火”发出警报,但同时也是提示。“孤岛群的整体脉冲与外部‘熵力噪音’正在耦合。临界点即将到来。建议:引导共振,目标——隔离屏障本身!”
“星火”立刻行动。它开始微调外部噪音的频率,使其与那片沸腾的、正在举行“集体结构化葬礼”的孤岛群的整体脉冲频率同步。共鸣越来越强。
最终,量变引发质变。
当无数孤岛的结构化脉冲与外部“熵力噪音”达到高度同步时,一股奇异的、无法用常规物理描述的“合力”产生了。这股力量并非直接的能量冲击,而更像是一种……“结构化共振”的浪潮,一种基于信息、意识、熵增趋势的复合效应。
它狠狠地“拍击”在“静默区”主体设置的、冰冷的隔离带上。
隔离带的设计是为了抵御外部的能量攻击和内外的信息交换,但它从未预料到会遭遇这种形式的“攻击”。这种“结构化共振”浪潮,并不试图打破它,而是……同化它?感染它?
绝对秩序的隔离带,在这股充满混沌结构化趋势的共振浪潮冲刷下,其最外层的、与孤岛群接触的区域,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软化”和“活化”迹象。仿佛冰冷的钢铁被赋予了某种弹性,绝对光滑的表面开始浮现出极其细微的、如同水波般的涟漪。
这一点点的变化,已经足够!
对于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混乱孤岛”而言,坚不可摧的墙壁,突然变得有一点“多孔”了!
“万物纺锤”的意识触须第一个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它立刻抓住机会,将更多、更强的“存在广播”和“结构蓝图”透过那微微软化的屏障,送入孤岛群中。
同时,更关键的是,孤岛与孤岛之间,那原本绝对隔绝的状态,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可供信息渗透的缝隙!
虽然依旧无法传递能量,但那些结构化的脉冲、那些模仿的意念、那些共有的悲怆与渴望,开始能够极其微弱地、在孤岛与孤岛之间传递了!
真正的、内部的、自发的共鸣开始了!
它们不再仅仅依赖外部的“意念网络”,它们自身也开始形成一个极其微弱但真实存在的、内部的共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