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环河 作品

第1316章 历史的进程

这王铁穿越之前也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半文盲,他对明末清初的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靠教科书中那一行字,以及这明末清初的那些辫子戏。

但不管是明末清初的辫子戏还是历史教科书,对于李定国这个英雄人物都没有怎么宣传记录。

即使有,但以王铁上学时那个学习的态度那肯定是记不住的。

再加上王铁看辫子戏那专门都是看里面的美女和一些狗血剧情,有的话也不可能记得住有这么个人。

还有就是李定国这个英雄人物在明末清初的历史定位中有些尴尬。

所以在王铁上学和进入社会的那个时期,这个英雄人物没有像另一位与之齐名的历史人物那样被着重的宣传,以至于王铁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号英雄人物人。

王铁要是知道有这么一号猛人的话,崇祯三年在榆林遇到这李定国的时候,那恐怕已经将那个十岁的小孩子认做义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而不是丢在孩儿队中让徐祖光来代管。

当然,这也幸亏王铁不知道有这么一号猛人,要是让王铁亲自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的话,那估计跟着王铁学的把孩子也给带歪了。

这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王铁这号的流氓那估计也学成了一个流氓。

毕竟这一个人的十岁到十八岁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成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都会被身旁亲近的人所影响,那跟在王铁身边肯定是学的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十毒俱全。

在原有历史上虽然这张献忠也不是什么正经人,但这张献忠好歹还是懂得读过书的人且懂得如何教育后辈,所以这李定国并没有被张献忠给带偏相反还教育的非常好。

而李定国在铁营的孩儿队那就没人去影响他,这李定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会按照他本性去成长,不会被外人所影响给带偏走歪。

这一点从李定国劝谏王铁不要带头违反军纪大半夜找女人就看的出来,这李定国的三观还是历史上那个英雄人物的正面三观。

...

要说这人的一生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够忽略了历史的进程。

所谓历史的进程即那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这人的一生但凡抓住那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那是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积累。

这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这一块金子要是放在一堆煤炭里面等到烧成了渣子,到那个时候黑的跟碳一样这光怎么发的出来,怎么能被人看见。

在原有历史上,李定国之所以能够在明末清初之际建立不朽的功勋留下赫赫的威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李定国是八大王张献忠的义子。

虽然李定国的才能不可否认,但如果李定国仅仅是西营孩儿队中普通的一个孤儿,那李定国很有可能在成年之后仅在西营中从基层的一个普通军官甚至是士兵干起。

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李定国很有可能和很多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人才一样,在奋斗努力的路上英年早逝不为人所知。

这各路义军中那也肯定是有未被发掘出来的年轻人才,只可惜运气不好都倒在了这上十年的残酷战争中。

就比如这铁营的李子建,他要不是运气好跟着王铁造反的时间早,如果他晚投王铁个两三年的话,他大概率也就是铁营的一个千把总,很有可能死在了某次战斗中。

也正是因为他投王铁投的早,才能够接近王铁待在王铁的左右,避免了在残酷的一线战斗被杀或者是重伤残废,让一身本领被埋没。

...

在原有历史中李定国亦是如此,也正是因为他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没有把他当炮灰使唤,让李定国没有倒在一些九死一生的残酷作战中。

同时也因为他跟图图哥的这义父义子的关系,这在军中的提拔速度那也比一般人比一般人优先。

这也既让李定国锻炼了基层的工作经验,也避免了李定国长期待在基层因为郁郁不得志,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把人给整废了。

可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历史上很多人才就是因为长期被打压待在远离权力中心的边缘地带,最终导致英才变成了废材。

...

如果在这天的晚上没有发生这一场变故的话,这李定国在铁营的发展,也很有可能跟过去孩儿队出身的那些孤儿一样。

不是被选入亲军部当亲兵那就是到营兵部队去当营兵,如果没有立下特别显眼的功劳的话,那就只有熬资历论资排辈等着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