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星回 作品

第297章 暗脉的幽韵(第2页)

云雪兽衔来一颗圆润的夜明珠,放在幽影核旁。墨纹立刻缠上珠体,珠子“嗡”地泛起柔光,光不亮,像月色透过薄云,照得洞里的墨纹清晰了许多,纹里的沉郁似乎被驱散了些。它又喷了口金雾,金雾落在珠光上,珠光竟泛起银白,与墨纹相映,像夜空中的星与云,和谐共处。珠光里的墨纹瞬间活了许多,像被点亮的暗河,在凹洞里静静流淌。

“暗脉的顺气,藏在‘纳’里。”灵汐望着洞里平稳流转的墨纹,“它沉得再深,也得有容纳的空间,就像深潭再静,也需流水相通,才能滋养万物,而不是成为死水。这幽影核,就是暗脉的深潭。”

她让主脉绿纹顺着云纹探入幽影核深处,绿纹像根丝线,将淤积的墨纹一一牵引,牵得像乐谱上的余韵符号,有藏有显,有沉有浮。探到核心时,绿纹与那团最浓的墨纹相撞,撞得山岩轻轻嗡鸣,鸣响的频率竟与之前六脉的韵律隐隐相合——像深沉的低音,终于找准了自己在乐章中的位置。

(三)幽韵的共鸣

一个时辰后,那片墨色已淡成朦胧的黛,像水墨画里的远山,在天地间静静铺展。

墨纹不再淤积停滞,顺着幽影核的纹路有序流转,流到陆脉黄纹中,就化作沉厚为土地固本;流到光脉金纹里,就与金光相映成辉,让光明更显通透;流到风脉青纹间,就被风带着潜入角落,像无声的守护,填满每一处空隙。空气里的沉静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衡的安,混着草木的清、土地的厚、水火的和,格外熨帖。

石砚看着那些被暗脉滋养过的新苗,根系在土里盘得更密,像握着大地的手,任风怎么吹,都稳稳立在原地。“经了暗脉这一养,这些苗怕是能扎得更深,长得更久了。”他用锄头给苗根又培了些土,土里的黄纹与墨纹相依相存,流得像筋骨与血脉,相互托举,相互成就。

阿昭望着石缝里的水,水脉蓝纹已与墨纹融成一体,顺着石缝往地下蔓延,像织成一张隐形的网,将脉域的水脉连得更密。“明暗本是相依,调得好了,反而能让脉气更通。”他笑着把水囊系回腰间,囊上的蓝纹缠着丝墨,像深水与暗流在囊上结了契。

云雪兽在黛色的光影里跑跳,身上的金毛沾了些墨纹,跑过的地方,阴影里的苔藓竟长得更绿了,像被它身上的幽韵催着醒。它跑到灵汐身边,用脑袋蹭她的手背,手背上还留着墨纹的余凉,静得让人安心。它对着远方长吟一声,叫声里带着暗脉的沉静与光脉的清越,像在宣告——暗脉的幽韵,已融入那首守脉之歌。

灵汐看着铜镜里的暗脉墨纹,它们与之前的六脉之气交织在一起,绿、黄、蓝、金、青、红、墨,七色相缠,像条七彩的河,在脉域间流淌不息。镜光里的字变了:“暗脉为渊,承七脉基,深则藏,显则映,守脉者,当知显隐之衡。”

“光脉是清辉,暗脉是夜渊,一显一隐,才撑得起这天地的架子。”石砚扛起锄头,脚步沉稳,“这歌里,是该有这么一段低吟,才能唱得绵长。”

阿昭理了理衣襟,衣角沾着的墨纹与赤纹正轻轻相触,像夜与昼在衣上和鸣。“七脉已齐,那首完整的守脉之歌,终于能唱成了。”他望着脉域的远方,那里的风带着七脉的气,吹过新苗,掠过水潭,拂过山岩,吹得万物都在轻轻应和——绿纹的生机,黄纹的厚重,蓝纹的灵动,金纹的温暖,青纹的自由,红纹的炽烈,墨纹的沉静,交织成一曲悠长的歌,在天地间缓缓流淌。

灵汐抬头望向苍穹,主脉绿纹在她腕间轻轻舒展,与七脉之气相融,融得像她与这片脉域成了一体。她知道,守脉之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七脉和谐,万物生息,这份平衡,需要他们一代代守脉人,用心去听,用心去护,让那首歌,永远唱在山川草木间,唱在日月流转里,唱得圆满,唱得悠长。

远方的风里,七脉的气正缠成一道七彩的光带,绕着脉域缓缓流转,像给这片土地系上了一条永恒的纽带,纽带的光芒里,新的生机正在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