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问题·弃城
【起义军之所以会在关中地区遭遇不小的挫折,除了因为负责镇压的察罕帖木儿个人能力比较出色外,就是因为起义军本身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非是指挥打仗的军事能力方面,而是有关于领兵将领以及出战军队的认知和军纪问题。】
“朕当年也是从这一点入手,争取到了一部分优势啊。”一看这一句话,刘邦就已经明白这里要说什么了。
那就是军纪问题。
而这个问题,他老刘那是真的很有心得了。
当年他也是白手起家,虽然起步没有朱元璋那么低吧,但是也没有太高太高——后来,他率先进入秦朝故地,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从而让自己成功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认可,避免了接下来的持续冲突,并且开始在当地培植自己的影响力和威望。
而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他早就预料到了的。
因为他知道军纪的重要性,他也知道老百姓们到底想要什么,欢迎什么,他怎么做就能够不费什么力气却能够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和认可。
百姓们想要的可以说很多,比如大家都想要更多的钱更多的地甚至想要为官做宰……这些都是百姓们想要的,但也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人都想要的,人嘛,就是这样,这方面的追求大部分都差不了太多。
但是同时,百姓们想要的也很简单,他们就想要周围的生活环境能够比较安宁平静有秩序,不要没事儿就是杀人放火的,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终日惶惶不安,不知道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朋友哪一天就会没了性命,希望控制这片区域的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人,百姓们最怕的不是秩序严苛,而是完全没有,全凭别人心意,到时候自己死了都不知道为什么……
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保住自己的财产,当然,这是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的追求——自己家积攒的财富,土地,等等,都能继续在自己手中,不要被人随便抢了去;
此外,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希望自己头上的赋税能够轻一点,让自己的日子能够好过一点……
当然,最后一条就属于是进阶版的需求了。
最基础最基础的,是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再加上财产。
然后,就是赋税问题了。
所以当年约法三章,就能够让当地的百姓们都直接认可了他刘邦这个原本根本不在这里的人。
而刘邦可以肯定地表示,日后,不管是哪一支军队,哪一个政权,如果想要长治久安,那就一定要做到这些条件——不然的话,军队终究会失败;而政权,如果是还处在争夺天下时期,那就很容易因为这方面的不足而被敌人干掉,如果是已经统一天下的朝廷,那就容易在爆发的农民起义的浪潮下倾覆。
总之,这些基础的条件都是必须要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