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问题·弃城(第2页)
赋税都可以不要太低,但是百姓们的身家性命就是要保住。
财产都可以要求当地百姓们交出来一部分,但如果无差别杀人放火……那是真的不行。
不过,这种方面的认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倒在这方面的人那叫一个数不胜数,人山人海,刘邦都没兴趣去计算一下。
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需要天赋,也需要努力。
而像是刘福通和韩林儿的韩宋政权,看起来就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个方面的重要性。
刘邦觉得,这应该也是后来他们没能取得成功,而朱元璋获得了成功的一个原因。
——别的不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朱元璋还知道打下一座城池后要安抚安定民心呢,而不是随随便便冲进去为所欲为……
【要说领兵打仗军事方面的能力,那起义军的将领们的平均能力虽然并不是最顶尖的那一部分,但也属于是上层——要不然,也不能够做到说往哪里打,就真的能够屡战屡胜,连战连捷,不停地打下来新的城池,扩张领土和影响力。】
【这一点,从西路军、中路军、刘福通自己率领的军队以及东路军也都能看出来。】
【对于元朝的地方官府来说,大部分地方都承平日久,不识兵戈,州郡基本上毫无防备——哪怕天下起义的火焰熊熊燃烧,但是能在这段时间中把自己的防御能力提上来的州郡依旧是少数。】
【所以,地方官员一旦听到红巾军打过来了,基本上做出的选择都非常一致:弃城而逃。】
【什么?你说守城?守什么守!反正城里面的军队也打不过红巾军,最后一样是被红巾军打下来,说不定还要赔上自己的一条命,他们为什么要守城!】
【于是,大部分情况下,红巾军都能做到比较顺畅地夺取城池。】
看到这里,忽必烈已经懒得生气了。
他可太明白这些家伙究竟是个什么德行了——如果不是蒙古人,那当地的官员基本上就是汉人或者色目人,不是说他其实这两种人,啊,虽然他确实认为这两种人和蒙古人是不一样的,但是话说回来,大元实际上也和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人家是汉人,是色目人,特别是汉人,又凭什么要为了大元而拼死拼活赌上性命呢?
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基本上就属于那种真心实意觉得要忠君爱国的存在——这种存在,历朝历代都不怎么多。
忠君爱国,每个官员都会挂在自己的嘴边,甚至连随随便便任何一个读书人也都会挂在嘴边,但是真到了这种王朝危亡的时刻,还会愿意继续践行这一句话的人,那就是少之又少。
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趁机反了,谋求自己上位,那都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