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态度·默认·封王
“所以,其实廖永忠淹死了韩林儿这件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到了明朝官方承认的。”李渊从中看出来了。 虽然明朝官方没有正面直白地给出关于这件事情的任何答复,但是吧,从其他的方方面面中,明朝朝廷、皇帝都在承认这样一个结果——韩林儿之死,不是什么倒霉催的天气意外,而是货真价实的人祸。
导致这一场人祸的,就是廖永忠。
朱元璋没有直接说这件事情就是廖永忠干的,但是他把这件事情最后归责到了廖永忠的头上;明朝朝廷在后来也没有直接表示这到底是谁干的,有没有人指使,但是关于廖永忠做了这件事情、害死了韩林儿这件事情却广为流传、人尽皆知;
宁王朱权八成是朱元璋的儿子,然后,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朱元璋给自己的这个儿子下旨,让他编纂一本史书,结果在这本史书中,朱权,这个朱元璋的亲儿子,把廖永忠沉了韩林儿的船导致韩林儿身死这件事情这个说法给写了进去……
别说这宁王朱权是听了朱元璋的命令来编纂的这一本史书,其中内容肯定有所规定;就算他在编写的时候偷偷夹带私货了,那么,这样的书在成册正式发表之前,也是一定要经过朝廷和皇帝的审核的。
不管这个审核的时候,究竟是哪个皇帝在位,是朱元璋依旧好好地活着当着皇帝呢,还是他已经驾崩了,皇位上换成了那个建文或者那个朱棣,明成祖明太宗,总归,这都是要经过他们的审核和确认的。
而如果审核的人就是朱元璋,那么他这个半个当事人的态度和倾向,由此便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来;如果说当时朱元璋已经驾崩,那么,不管当时在位的皇帝究竟是建文帝还是明成祖,这两个人之间便是有天大的矛盾和仇恨,但是他们在对待开过太祖皇帝朱元璋的事情上时,态度一定是趋于一致的。
至少,这两人不能让有什么污水黑锅给扔到朱元璋的头上。
那么,韩林儿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个重点。
也因此,这两人的态度也可以从这本史册就这么刊行了可以看出来。
换言之,虽然后来编修的《明史》中表示,朝廷没有正面给出什么肯定的答复,只是有一种非常广泛的说法认为,是廖永忠杀害了韩林儿;但是在实际上,明朝官方其实是默认了这一种观点的。
他们默认,韩林儿之死,确实是廖永忠动的手。
“要是这样的话……”李渊不由摇头,“这个廖永忠,最后的结果估计不怎么样就是了。”
头上顶了这么一件大事儿,别管是真的还是黑锅,总归是一件大事儿。韩林儿这件事情虽然不能直接拿到台面上来讲,但是其影响和意义就是摆在了那里,就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