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赵氏家族的内讧(下)
现在轮到赵午了。
与范鞅的目的一样,中行寅把女儿嫁给赵午,其实就是为了拉拢邯郸赵氏。之所以要拉拢邯郸赵氏,那当然是为了分化赵氏家族。
中行寅和范鞅都认为,现在晋国六卿中,韩、赵、魏三大家族走得太近。如果三家联合起来,虽然中行氏和范氏两大家族的联合根本不惧怕他们,但由于智氏家族已经与中行氏家族有了裂痕,一旦智氏家族倒向韩赵魏三家联盟,那也是够中行氏家族和范氏家族喝一壶的。
当时,由于赵鞅是三大家族宗主中年龄最且轻资历最浅的,所以范鞅和中行寅选择了各自出手:范鞅为幕后推手,由中行寅出面联合赵鞅,搞了一出铸铁刑鼎的事来。
这下惹了大祸,整个国际社会都在骂,甚至整个晋国贵族圈都在骂。
骂谁呢?
当然是骂赵鞅,因为铸刑鼎最积极的正是赵鞅。
当时的赵鞅甚至认为,将法律公布于众,正好可以约束范鞅的随心所欲。
但赵鞅犯了一个政治错误:触犯众怒。
已经怒了的国内外贵族却不敢骂范鞅,甚至连骂一句中行寅也不敢。但对于实力一般年纪又轻资历又浅的赵鞅,大家集中火力尽情开骂。
一时间,赵鞅面临着作为赵氏家族宗主最大的危机,甚至连当时的韩氏家族和魏氏家族都对赵鞅很不满生了气。
赵鞅后来知道自己是中了范鞅和中行寅的圈套,非常生气,但又能怎么办?只能把打落的牙齿往肚里咽。
范鞅和中行寅本以为这一招将逼得赵鞅不得不自动向自己靠拢,但受到了沉重打击的赵鞅基本不在晋国的重大活动中亮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更不与范鞅、中行寅同流合污。
赵鞅干什么去了?史料记载,他韬光养晦去了,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赵氏家族上。
所谓祸福相伏,赵鞅在范鞅专权的这段日子里,挖掘、培养和重用了大量人才,尤其是重用董安于、尹铎等家臣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
范鞅、中行寅见赵鞅死猪不怕开水烫,终于对赵鞅失望了。既然你赵鞅不愿归附,那就全面打压!
全面打压的其中一个策略便是分化赵氏家族。于是,在一计不成的情况下,范鞅和中行寅再生一计:中行寅将女儿许配给邯郸赵氏宗主赵午。
赵午真是昏了头,他居然还真成了中行寅的女婿!这令赵鞅非常生气。
更令赵鞅生气的是,公元前500年,赵鞅率晋军讨伐追随齐国反叛晋国的卫国,最后得知原来卫国反叛的根源正出在邯郸赵氏!
正是因为邯郸氏家臣成何、涉佗代表晋国与卫国结盟时,骄横跋扈,对卫灵公极度无礼,终于逼反了卫国。
你赵午非但没有想方设法维护咱赵氏家族的利益,反而与中行寅、范鞅狼狈为奸,与卫国会盟又坏了大事。
现在居然不听宗主之命,还编造理由有意不迁移这五百户原本便是属于赵氏家族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