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赵家军退守晋阳
听说邯郸氏公然反了赵氏家族,赵鞅勃然大怒,立即派出上军司马籍秦率晋军前往邯郸讨伐赵稷。董安于非常着急,他对赵鞅道:“主公,平定邯郸之叛,必须解除后方隐患。邯郸氏与中行氏有姻亲关系,中行氏、范氏极有可能趁机来攻,主公必须提早防备。”
赵鞅叹了口气道:“按晋法,先作乱者死。为我赵氏家族的事,动用家兵以防范中行氏、范氏之举,此乃违法。没办法了,只能静观其变,大不了我们就后发制人。”
董安于真急了,他大声对赵鞅道:“主公,所谓后发制人,实乃坐以待毙!既有法曰,先作乱者死,那就让臣来承担这个责任吧。主公权当不知,臣准备调动军队了。”
赵鞅欣慰地看着董安于,他知道这位忠心不二的家臣所虑完全是对的。虽然,这次是赵氏家族内部的事,但中行氏、范氏一直对赵氏家族虎视眈眈,就等着你赵氏家族内部大乱。
如今天不佑赵,由于邯郸赵氏的反叛,给了范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天大的机会,这两家趁机攻打赵氏家族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没有必要的防备,到时麻烦大了去了。
在赵鞅默许下,董安于行动了。他把赵家军主力部署在都城新绛,并且沿新绛至晋阳的路上相继设置了三道防线。
董安于的部署意图很明确,一旦情况危急,他至少可以保护赵氏家人平安撤至晋阳。
此时的晋阳,已然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大城了。
公元前497年6月9日,赵氏家族内部一场火拼爆发了。赵鞅根本不把邯郸的赵稷放在眼里,他以平定邯郸赵氏叛乱为名,命籍秦率上军讨伐邯郸。
晋上军,这兵力足够了!只要不出意外,不出几天便可以拿下邯郸!
但是,意外总是要出现的!
因为赵鞅万万没有想到,他自以为这是一场赵氏家族的内部矛盾,对背叛了赵氏家族的邯郸赵氏,自己作为赵氏家族宗主有着充分的理由派兵平叛。
他派出的军队是及时的,平叛的理由也没错。但是,他任命的主将却选错了人!
因为晋军司马籍秦,本就是中行寅的人!
籍秦,晋国公族大夫,其父亲为创造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的籍谈。
籍谈去世后,其子籍秦继承了家业。籍氏家族原本与智氏家族关系紧密,但由于智氏家族曾经一段时间依附于中行氏家族,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籍氏家族宗主的籍秦果断投向了权势更大的中行氏家族。
籍秦多次追随中行氏讨伐鲜虞,平定王室之乱,战功赫赫,被提拔为上军司马。如今,籍秦完全成了中行氏家族的家臣,只是隐藏得比较深而已,连老练的赵鞅也不知情。
血气方刚的赵鞅没有去好好对籍秦作一番严格的政治考察,他只知道籍秦是智氏家族的人,此时的晋国中军将正是智跞。
这样的主将,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籍秦率军出发了,但他故意走得很慢。籍秦一边走马观花地行军,一边派人把相关情况向宗主中行寅作了汇报。
中行寅听说赵鞅调动军队攻打邯郸,顿时来了精神:机会终于来了!
什么机会?
中行寅放的长线,此时终于要钓到大鱼了!
这根长线,正是邯郸氏!鱼饵是自己的女儿,大鱼,当然是赵氏家族大宗的宗主赵鞅!
中行寅一边指示籍秦,大军到达邯郸后,对邯郸围而不攻。待中行寅、士吉射这边作足准备,与邯郸军一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转而攻杀赵氏家族!
这里要理一理几个人的关系:中行氏家族宗主中行寅是邯郸氏宗主赵稷的外公,范氏家族宗主士吉射是中行寅的亲家。
中行寅有几个宝贝女儿,其中一个嫁给了邯郸氏的赵午,一个嫁给了士吉射的儿子。
也就是说,此时的中行寅、士吉射、赵稷三人互为姻亲关系。
尤其是对中行寅来说,你赵鞅居然出兵攻打我外孙赵稷,于情与理,我这个做外公的必须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