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 作品

第417章 晋六卿新绛混战

智跞迅速作出了决定:联合韩氏和魏氏讨伐中行氏、范氏! 智跞的理由非常充分,他对晋定公道:“主公,国内出现作乱,依法要处死最先开始发动祸乱的人。赵鞅因为家族矛盾而首先动用军队,但毕竟那是家族内部事务。中行寅、士吉射居然以此为借口对赵氏家族发起攻击,他们应该是始作乱者。臣请讨伐驱逐之。”

晋定公本就讨厌中行寅、士吉射,此时见中军将智跞主张讨伐这两大家族,正合心意,哪有不同意之理?

得到了晋定公的点头后,智跞立即召开六卿会议。哦,对了,六卿会议已经不需要了,因为现在留在新绛的也就智、韩、魏三卿了。

韩、魏两大家族本就与赵氏家族交好,此时见智跞出来主持讨伐中行氏、范氏家族大局,二话不说,立即按智跞命令组织家兵,三家合兵一处,向范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发起了猛烈地进攻。

此时的中氏寅和士吉射正把赵鞅团团围困在晋阳,此时的赵鞅也确实急得团团转。晋阳虽然城高墙坚,但如果长期被范家军和中行军、邯郸军、籍秦的晋上军团团围困下去,迟早粮草耗尽,到时赵氏家族就灭族了。

中行寅和士吉射洋洋得意,赵鞅喂,会想到这一天吗?见过不了多久,晋阳必然被破,中行寅和士吉射开始盘算赵氏家族被灭后赵氏地盘和财产人口该如何分配的问题。

你一个晋阳,能守多久?耗也耗死你赵鞅!

中行寅拿出了中行氏家族的名将世家风范,命令将晋阳团团围住,不要放走一兵一卒。

中行寅、士吉射正得意呢,突然得到急报:智跞、韩不信、魏曼多率各自家兵已经向范氏、中行氏两家发起了进攻!

啊?后院突然起火,士吉射登时乱了方寸。而自诩为名将的中行寅则是拍案而起:好哇,那就干脆一起灭了!

中行寅下令,全军立即自晋阳撤退,全力攻击在新绛的智、韩、魏三大家族!

不管如何,此时的中行氏、范氏家人都在新绛,甚至可能已经落入了智、韩、魏三大家族之手。中行寅自认为,果断自晋阳撤军、全力进攻新绛的战略方针是正确无比的。攻下新绛,不断保住了老婆儿子,还可以挟国君以令各家。

就这样,公元前497年的晋国终于乱成了一锅粥,晋国最重要的六大家族陷入了互相攻击中。

此时的晋国形势总体上是两派的互相攻伐,一派是赵氏、韩氏、魏氏、智氏四大家族联盟,一派是中行氏、范氏和赵氏别宗邯郸氏三大家族联盟。

总体上看,虽然晋国六卿是四卿对两卿一大夫的格局,貌似赵鞅所在的四大家族势力强一些。

但论实力,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绝不亚于韩、赵、魏、智四大家族,再加上有了赵氏别宗邯郸氏这支力量,故单纯从军力上讲,赵鞅所在的四大家族还要稍逊一些。

但韩、赵、魏、智四大家族拥有一个政治优势,那便是国君晋定公。春秋时期,任何一场内部权力斗争,如果是实力相差不大的两派相斗,谁掌握了国君,那谁就取得了政治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当年齐桓公称霸便用了这一招。放到诸侯国内,同样如此。

晋定公之所以站在韩、赵、魏、智这四卿一边,一是中行氏、范氏一直以来太嚣张,晋定公本就看不惯,二是智跞多年来亲近国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关键是这一次,中行寅确实发了昏,在没有拿下晋阳的情况下,居然撤军转攻晋定公所在的都城新绛!

这就相当于直接告诉全世界:我中行氏、范氏两大家族要对付的不单是你赵氏家族,还要对付国君!

这叫什么?这叫叛乱!

实在是太嚣张了。

晋国春秋走到现在,晋定公这样的国君确实看起来没多大用了。但关键时刻,国君只要在那里,就可以决定谁是正派,谁是反派。

也就是说,中行氏、范氏本来是以两大家族之力欲灭赵氏家族的内部权力斗争之战,一下便变成了推翻晋国国君的叛乱行动!

既然你中行氏家族和范氏家族要叛国了,那晋国六卿以外的其他公族势力,便自动有了一个站队,那便是基本站到了国君一边,也就是站到了智、韩、魏、赵四大家族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