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辰溪 作品

第205章 捞尸匠人(第2页)

“做我们这一行的,怎么可能不知道捞尸匠的名头,专司从江河湖海中打捞溺亡者遗体,赋予无名亡魂最后的体面。”青莲淡淡的语气在船头传来,“常年游走在湍急的水道周围,直面腐尸恶臭与阴阳禁忌,人数不多,但常年在‘义’和‘利’的夹缝中挣扎求生。”

“对对对,还是道长您懂得多,就是这样,宋把头是这里远近闻名的捞尸匠,湟河上一旦有人溺死,他们一定会出来的,将尸体捞上来,然后入土为安。”老孙头慢吞吞地给两位道长解释着,眼睛却一直盯在“宋把头”身上。

青莲瞥了虚阳一眼,两人双双把手中的武器收了起来,随后给老孙头使了一个眼色。

老孙头立马领会,戏精随即上身,声音陡然变成哭腔,急切地冲着对面嘶喊道:“宋把头……救命啊……救救我们村吧……”

还不等对面做出反应,他指着空荡荡的河面,一把鼻涕一把泪,语无伦次,“王……王寡妇……就是王屠户家的翠花,您上次还从河里捞过她家大儿的。刚……刚才还在这水里……跟……跟以前那些人一样……就在水里一直泡着。”

老孙头的话,想鸡蛋碰在了棉花上,悄无声息,现场静得吓人。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但老孙头继续哭嚎着,“早上我还看到的,还在水里,可……可我们划着船往回走,她……她就一头栽在水里,看不见了,估计是被水冲走了,求求您了,求求宋把头发发慈悲,帮……帮我们把她的尸身捞上来吧,让她……让她能入土为安,不然,村子……村子就完了,‘河伯老爷’一旦动怒,咱们……咱们全都得完啊……”

为首的“宋把头”那铁塔一般的身躯晃都没有晃一下,青铜面具透出的目光依旧那般冰冷,毫无波澜,似乎根本没有听见这边的嚎叫,也好像是见多了这样的事情,根本让他心中没有一丁点触动。

左侧斗篷里的瘦高个,拢在袖子里的手似乎微微动了一下,兜帽下的阴影更深了。

只有站在右侧那个戴斗笠的“渔夫”,嘴角那抹弧度似乎咧的更大了一丝。

他微微抬了抬下巴,斗笠下的阴影向上移了些许,露出了半张饱经风霜略显苍老的脸,但那一双眼睛还是死死地藏在斗笠的阴影下。

似刀锋一般扫过小船上的几人,最后落在了青莲身上,一个沙哑的声音慢悠悠地在湟河上响起,甚至盖过了河水奔腾的动静,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

“哦,老孙啊,原来是你啊,叫把头作甚?捞尸?”斗笠客“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几人的耳朵里,“你也是湟河边上活了几十年的人了,又在这条河上摆渡了那么久,咱哥几个的规矩……不懂?”

老孙头立马慌张的说道:“知道,知道,您们的规矩,小老儿还是清楚的,‘三要四不做’。”

那人闻言,将手缓缓从宽大的袖子中伸出来,皮肤白的让人瘆得慌,竖起四根手指,一根一根慢慢压下:

“一不做,雷雨交加,风浪骤起,龙王爷发怒,不捞。”

“二不做,子时前后,鬼门打开,阴阳混沌之时,不捞。”

“三不做,水鬼索命,面目全非,同尸三次落水,不捞。”

“这四不做……”他的手指停在无名指处,斗笠下的目光变得冰冷,扫过对面青莲几人,“尸立于水,怨煞缠身,强拘地府,勾爪若缠其发,则怨气冲主,此乃大凶之兆,沾之必遭横祸,所以……不捞‘行尸’。”

“不捞‘行尸’”这四个字,像一击重锤,狠狠地砸在老孙头的心头,他的脸瞬间耷拉了下去,面色惨白,一下瘫软跌坐在船上,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青莲站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当斗笠客说出“不捞行尸”这个规矩的时候,她眼中寒光一闪。

这规矩,与其说是这些捞尸匠们的忌讳,不如说是对某种特定的邪异现象的主观规避。

这群捞尸匠人,常年与河里的亡魂打交道,显然知道些什么,亦或者说,他们害怕着水里的什么!

是所谓的“河伯”吗?

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她向前走了一步,在船头于木筏上的三人遥遥相对,重伤初愈的脸色依旧没有血色,但腰背已然可以挺直,目光锐利,直视着前方为首那人的青铜面具。

“在下茅山弟子青莲,这位是龙虎天师府的虚阳道长,见过宋把头。”

她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朗,穿过河面上的薄雾,不卑不亢地将声音传了过去。

那三人听到“茅山”、“天师府”的名号时,终于是有了些许反应。

为首的宋把头目光依旧,但身上的气势已然缓和了三分,眼睛停留在青莲的身上,发出一阵沙哑的笑声:“原来是道门高足,在下宋启山,失敬失敬。”

“沉沙坞的舵把子宋启山?”听到这个名字青莲恍惚了一下,依稀记得在宗门时,师尊曾给她讲过关于各地存在的一些道门同仁的轶事,其中便有眼前这位宋把头。

宋启山的青铜面具不由得颤动了一下,环抱的双臂也有些松动,不过言语还是一如既往的冰冷:“道长还听过我宋某人,当真是我见识浅薄了,不知尊师何人?”

“上清宗掌门人,玄虚真人。”青莲在提到师父的时候一脸恭敬。

闻言,斗篷里的瘦高个,兜帽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似乎在打量着青莲。

戴斗笠的那人嘴角玩味的笑容收敛了回去,身子不自觉地站直了几分,阴影下的目光闪烁不定。

显然,对面三人听到青莲的师承有些惊诧,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道姑,竟然会是茅山掌门人的亲传弟子,看来要重新审视一番了。

“既是玄虚真人的弟子,那么我们兄弟也不再废话。”宋启山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不过这次明显恭敬了不少。

“不过,规矩就是规矩,行尸不捞,沾惹必祸,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更何况……”

说到这里,他的腔调不由拖长了一些,“这买卖,也不是白做的,我们弟兄们,干的是从龙王爷嘴里抢食的营生。”

青莲当即明白,立即出言打断了他,语气干净利索,“价钱好说,只要帮我们在河底找到王寡妇的尸体,一切都能谈。”

随后,她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块包的方方正正的蓝色布包,朝着木筏扔了过去。

宋把头一伸手便稳稳接住,捏了捏厚度,又掂量了一下分量,面具下的嘴角抽动了两下,也没有打开细看,转手就塞给了那个瘦高个,动作熟练自然。

“但是,宋某人有言在先,此番下河,捞得上来捞不上来,各安天命,毕竟这水下错综复杂,我们兄弟也不好说。”

宋启山收了青莲的钱,便意味着要给她干这件事,但是,湟河这里的水质很差,浑浊不堪不说,莲。

钱,我收了。

事,能不能成,不知道。

青莲自然明白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是笑了笑,语气沉稳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冲着几人压了过去。

“沉沙坞的规矩,贫道不想破,但实在事出有因,湟河村五年来,行尸亡者都有八九个人了,还都是女性,怨气郁结,水脉染煞,长此以往下去,这里恐怕要成为绝域了,而你们沉沙坞,世代依河而生,此河若成冥河,你们又岂能独善其身,置若罔闻呢!”

青莲的这句话一出,字字如刀,直击要害,明显感觉到宋启山三人身躯一震,斗笠客的神情一下稍显慌张,急忙扭头看向身旁的把头。

宋启山也是沉思片刻,当即决定:“青莲道长不必多言,我兄弟几人尽力而为。”

见他这样说了,青莲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点头回应,随后便让老孙头将船靠过去,她要亲自看着宋启山他们将王寡妇捞上来。

老孙头还有些纳闷:“道长,宋把头他们真的会……”

不等他说完,青莲抬起手打断了他,“信人不疑,疑人不信,既然宋把头这样说了,他们便有办法,我们静观其变。”

她没有和宋启山他们提钱,钱已经给了。

但她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也是宋启山他们心中不愿提及的东西,就是……湟河的安危,沉沙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