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捞尸
青莲的话一出,木筏上的几人虎躯一震,宋启山青铜面具下的双眼第一次有了明显的波动。
显然,青莲这番言论触及了他似死水潭一般的内心深处。
扭头看了看左右两侧朝夕相处的好兄弟,斗笠客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阴影下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仔细思考着青莲说的这番话。
“宋大哥,我觉得这个道长说得在理。”一直没有出身的瘦高个,此刻拢在袖子中的双手掏了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斗篷。
宋启山没有言语,一双眸子看着同伴,想听听他的见解。
瘦高个语气带着一些落寞,叹气道:“大哥,我们沉沙坞祖祖辈辈做这一行,从河里捞起来的没有万数也有大几千了吧,可是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坞的兄弟、子侄,折在河里的也有几百了,难道你心里就没有一点疑惑吗?你们都不怀疑这水里真的有东西吗?”
宋启山听着自家兄弟这一番话,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原本犀利的目光此刻柔和了许多。
作为沉沙坞的舵把子,自己比谁都清楚,捞尸虽然是刀头舔血的营生,但只要配合默契,生命安全还是能够保证。
何况,自己这些弟兄们多多少少也懂点驱邪避煞的手艺,但还是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折了这么多,他曾经也想到过是河里出问题了,但他们几个人多次下水检查,却没有发现丝毫的异样,除了……
想到这里,他本就冰冷的目光,这才缓缓从青莲的脸上移开,落在了那块刻着鬼面和不知道什么符号的石雕像上。
那些刻痕,在此刻仿佛触动他心中某些不愿意提及的记忆。
时间仿佛凝固了,只有湟河水在一旁奔流不息。
终于,青铜面具下宋启山那低沉且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老三,干。”
仅仅几个字,斗笠客闻声,立刻收敛了所有的表情,对着宋启山恭敬地抱了抱拳,“大哥放心,这就办。”
随后宋启山对着青莲,沙哑的声音再度响起,“道长爽快人,我们兄弟自然也不差事……这事,我们沉沙坞接了……就当交你这个朋友,破一回咱家的规矩。”
略微顿了顿后,他说道,“但是我宋某人丑话说在前面,几位要找的尸身冲走已有一阵,水流湍急,能否找到,找到是否完整,我兄弟们,概不保证,而且此番下河,捞得上来捞不上来,各安天命,毕竟这水下错综复杂,我们兄弟也不好说。”
宋启山收了青莲的钱,便意味着要给她干这件事,但是,湟河这里的水质很差,浑浊不堪不说,莲。
钱,我收了。
事,能不能成,不知道。
青莲自然明白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是笑了笑,语气沉稳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冲着几人压了过去。
“如此,便有劳宋把头辛苦一遭,也不枉我们寻得一回。”
木筏上的斗笠客此刻接过话茬,“敢问道长,我们沉沙坞的‘三不取’规矩,想必您也是听说过的吧?”
“自然。”青莲点点头。
捞尸匠人这个行当除了三要四不做,还有所谓的水下“三不取”,这些自幼师父便告诉了她。
“这一不取,水下婴尸不取,其怨气最重,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怨气入体,从而影响自身在水下的安全。”
“这二不取,就是浮尸面朝下不取,落水之人怨气缠身,不愿见天,且阴气郁结,面容狰狞,初入行的年轻人如果看到了,会跌落水中,水草绊脚,命丧当场。”
青莲细数捞尸匠人的规矩,宋启山的眼睛中不觉明察地闪过一抹亮色。
“这第三不取,便是尸身在水下大量缠绕水草者不取,恐有水鬼或其他东西在侧,尸身作为诱饵存在,引人入陷阱,难以脱身,最后作为水鬼投胎的替代品。”
青莲清楚,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都是这些水下捞尸的汉子们积年累月用血泪唤来的经验,稍有不慎,捞不上来是次要的,只怕连自己都要搭进去。
筏上三人点了点头,“既然道长知晓我们的规矩,那我兄弟几人也不再多言。”
宋启山转头对着斗篷里的瘦高个低喝一声:“老阴,干活了。”
那个被称为“老阴”的瘦高斗篷男,闻声便动。
但青莲注意到,他的动作比起斗笠客而言太过于僵硬,像个提线木偶似的,但速度却不慢。
只见他缓缓地从宽大的斗篷中伸出一双枯瘦嶙峋的手,肤色惨白,指甲留的很长,而且指甲面在目前的距离看过去,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灰色,隐约还有淡淡的青色在指甲根部。
随后,他从斗篷内侧的口袋里掏出了几样东西。
一个只有巴掌大小,通体呈黑色的罗盘,上面盖着一层玻璃罩,应该是用来防水的,便于水下作业。
“你看他的罗盘……”青莲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虚阳,小声道,“像不像是骨头打磨过的。”
闻言,虚阳眯着眼看过去,罗盘上的指针此刻正在盘面上微微颤动,大小形状与青莲所说无异,“应该手指骨研磨制成的,而且……不像是动物的骨骼,倒像是人的。”
就在两人看着他们的过程中,宋启山在一旁从身上摸出几根同样泛着骨头白色的短小签子,上面雕刻着一些符号,距离太远有些看不清。
而斗笠客,则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取出一个用黄色布包着的小包,转身递给了老阴。
打开后,里面是一小撮灰白色的粉末状物质,随着河风飘过来一股淡淡的香味,像是檀香,但里面又有一些腥气存在,甚是古怪。
“这怕不是用骨灰制成的吧?”虚阳的鼻子朝前探了探,鼻尖微微抖动,让那气味钻入鼻腔多一些,自己好辨别。
“骨灰?我看未必,倒像是一种混合物,大概率是鱼骨……”青莲皱了皱眉,脑海中回忆着看过的古籍,
“在天机阁,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上古书籍,其中记载了捞尸匠人们在下水后能够看清水中的情况,同时又不被其他水中生物近身,靠的就是将鱼骨研磨成粉,再混以尸油,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浸泡和沉淀,最后晒干再次研磨,他们叫这个东西……‘水生粉’,就是防止在水下发生意外。”
虚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回头看了眼老孙头,“孙叔,把船划过去吧,他们马上就要下水了。”
老孙头二话不说,抄起手中的竹篙用力一撑,小船逆着河流而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木筏跟前。
青莲和虚阳对视一眼,双双从船上跃起,稳稳落在了宋启山所站的木筏上,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
“好功夫,原是我小瞧了两位道长,怪不得年纪轻轻便敢来到湟河上,看到死尸还没有半分惧色。”
宋启山看着两个人这一手,当真是有些惊讶。
斗笠客也只是将帽檐轻轻往下压了压,就当做对他们行了点头礼,青莲也没有多说什么,回敬了一个微笑,而后,几人站在木筏上看着老阴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老阴蹲下身,将那几根短签插在木筏边缘提前打好的几个洞里,形成一个看不懂的图案。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粉末,沿着短签的排列,撒了一些在木筏前方的水面上。
粉末遇水而不沉,反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发出比刚刚更加浓烈的腥味,这时候青莲离得最近,她的鼻子竟闻不到半点檀木的檀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