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擂鼓乡的水土(第2页)
&34;尝尝这个。&34;赵明掰了片生菜叶子递给黄文,&34;比我们超市的脆吧?&34;
黄文咀嚼着,眉头渐渐舒展:
&34;确实清甜,但&34;他回味起苏家特供的生菜对比,&34;少了点回甘。&34;
“那就再看看别家。”赵明也不白尝别人家的菜,但凡尝过还可以,都买一斤。
连续走访了七八个摊位。有个老婆婆卖的番茄酸甜适口,汁水丰沛;戴草帽的老汉种的黄瓜脆得像嫩梨;还有个大妈的菌菇摊,平菇肥厚得能看见菌褶里的汁液。
&34;品质都不错,&34;黄文记录着价格,&34;但每家顶多供几十斤,而且&34;他压低声音,&34;他们不能送到我们那儿来,还得我们自己派车来收。&34;
“那就再看看,先把供货量大点的联系方式都留一个。”
赵明觉得,这北乡恐怕水土就是不一样,好些人的菜都比他们之前签合同的有机农场的好吃。
黄文纠结:“可是吧,吃过咱们超市前面卖的菜,再吃这个,客人恐怕能尝出来,要卖,价格也不能跟咱们现在卖的价格一样。”
赵明:“我还能不知道这个,这不是来都来了,多看看,万一有呢。”
正午时分,两人坐在路边小馆吃豆花饭。赵明突然放下筷子:&34;你说,苏家的菜为什么特别?&34;
黄文想了想:&34;土壤?品种?还是&34;
&34;我觉得是方法。&34;赵明掏出手机,翻出苏自强以前发给他的照片。
&34;你看,他给我拍的这个韭菜地,都不是什么肥田,田坎上连着的明明就是荒山啊,但你看他那一田的韭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麦苗呢!又绿又粗。&34;
黄文:“那咱们过去看看,都合作这么久了,咱们还没去过他们地里看看呢,可以拍点照挂在咱们超市里做宣传嘛,而且这一路走咱们还可以看看其他的菜地,菜市场卖菜的人有限,说不定种的好的都直接订出去了,今早咱们看到的都是小贩,不成规模。”
赵明一放筷子:“有道理,咱们吃饭完就出发,要不说我喜欢带你出门,通透!”
结账时,老板娘热情推荐:&34;两位老板吃好了呀,欢迎下次再来哟,我们擂鼓的菜都好吃哟。&34;
赵明突然福至心灵:&34;大姐,你们擂鼓为啥菜都好吃啊?&34;
老板娘算账的手一顿:&34;这话她天天说好多遍,怎么今天来个较真的&34;
她抬起头看着两人说,&34;我们这里气候好呀,每年最热的也就三伏天那几天用下电扇,平时温度都很适宜的,所以蔬菜也长得好,冬天又下雪,地里就能除虫蓄水,所以这地就肥一些,来年菜就长得好。&34;
赵明:“那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人包很多山地种菜啊?”
老板娘开玩笑似的回:“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哪里来的人包山种地哦,而且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带,之前镇府招商引资,人家都嫌弃这里不好用机器耕种,山上树多又要退耕还林不让砍,现在我们乡上除了老年人,哪个还愿意种地嘛,讨饭去城里讨都要吃的饱些,我家有个亲戚在镇上当公务员,说的我们擂鼓镇全是留守老年人和小娃儿,招商引资都招不到愿意来的,说是就算来了,要做个啥找个劳动力都招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