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乡村大变样
村委会突然贴出红头文件,东起黑松岭西至老河滩的带状土地划为&34;现代农业示范区&34;。林嘉树带着盖满钢印的补偿协议挨户签字。 十二台耕地机、8台装载机、8台挖掘机随后开进这片区域,村里的小道公路也开始用拓宽,沿路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田间地里还长出了不少&34;铁蘑菇&34;——听说是微型微型气象站,最厉害的是网络,文件下来的第二天,电信公司就装上基站。
苏砚舟可是全村第一个通上了无线网的人,现在他外公外婆也能刷短视频不用心疼流量了。
“哎哟,我以为我们种地有了美日优购的赞助用机械种田已经是很牛很阔了,结果你看,这投资商更有钱,更阔!这手机里没有天气预报吗,还装个气象站,是不是钱烧的?”
苏自强那是啧啧称奇,她女儿够能造的了,这怎么还有更能造的呢。
“除非他们的菜也能卖出比我们高的多的价,不然裤衩子都能亏没了。”
外公对自己家的菜价一直保持是不能理解的贵,但是我骄傲我孙女卖的这么贵的态度。
“我听说主要是种水稻,旱地才会种一些蔬菜。”苏砚舟把他从她姐那里听来的消息分享给大家。
“那这大米得卖多少钱一斤啊?20元?他一顿饭菜还没上能咔咔干掉20元?而且他们也能治病吗”
外婆插嘴,自从她得知孙女的菜能治病,那腰杆子挺的笔直,她家的菜那都是宝贝!
当然苏砚秋多次强调过,她的菜主要是能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的减轻病症的作用,外婆觉得那都一个意思。
“是试验田,何教授会过来,主要培养杂交水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到时候他们需要帮忙,可以搭把手。”
苏砚秋对何教授答应整个实验室的器材都可以借给她免费使用那是很高兴的,而且何教授确实做的也是好事情。
她的精力大多用在了培养植物上,倒是没在意这个投资商和何教授的关系。
“咱们村被他们这样一整都显得高大上了,对了他们还在搭建临时用房呢,你们看到没,那个房子可好看了。”
帮工的王寡妇刚帮忙摘完菜给美日优购的冷链车,路过时看到对方正在卸装木头块,便多嘴问了一句,人家来组装的人还给她看了图纸,那房子好看的跟别墅似的。
“真的?我们去看看。”
前段时间一直下雨,又有很多投资商来,林嘉树昨儿才抽空把建房许可拿给苏砚秋,总面积不能超过98平。
两人立马上车出门,远远看见一座木房子很快被拼接成形,苏砚舟捏紧电三轮刹车时,轮胎在碎石路上擦出青烟。
五十米开外的缓坡上,六名工人正用液压臂吊装原木墙体,晨光给榫卯结构镀上蜜色包浆,恍若古画里搬出的仙家楼阁。
&34;这哪是临时房?&34;苏砚舟喉结滚动,“我感觉他们要盖别墅。”
哦,那是羡慕的酸水,好好看呐!
王寡妇说的&34;木头块&34;,实则是预制的碳化木模块。每块板材边缘嵌着暗金色金属条。